血管瘤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沉痛送别两位院士愿世间如你们所愿,医食
TUhjnbcbe - 2023/2/28 18:22:00
公益中科 http://m.39.net/pf/a_4892467.html

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今天下午

相隔五分钟相继离开人世

13:02分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逝世……

享年99岁

13:07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

享年91岁

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据新华社消息,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5月22日13时0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年吴孟超出生于闽清县云龙乡后垅村虽然出身华侨家庭但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心系祖国的他还是勇赴危难毅然从马来西亚回国并走上了医学报国之路当时,中国的现代医学才刚刚起步面临着许多难题为了攻克难关吴孟超最终选择了肝胆外科这一领域并一直工作到97岁高龄才退休

吴孟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年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年第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吴孟超星”

“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问题

才是我的晚节”

年的冬天

江西病人赵国庆找到吴孟超

因病情复杂

这位被肝硬化和肝癌

折磨的患者

医院拒之门外

江西病人赵国庆找到吴孟超

因病情复杂

这位被肝硬化和肝癌

折磨的患者

医院拒之门外

吴孟超亲切地拉着他

轻轻拍着他的肩膀

还用自己的额头

贴着赵国庆的额头试体温

医院放弃治疗的

中年汉子激动得潸然泪下

当时有好心人劝他

这么复杂的手术不要亲自上了

万一失败会晚节不保

吴孟超却说:

“我不怕手术失败

更不怕晚节不保

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问题

才是我的‘晚节’”

吴孟超常说:

“为医之道,德为先。”

很多患者为了

感谢吴孟超的救命之恩

要请他吃饭

给他送来土特产、红包、金戒指

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曾有一位病人冯爱辉

被诊断出巨块型肝癌

吴孟超亲自主刀

用了3个多小时成功为她

切除了近3公斤重的肝细胞腺瘤

出院时

她的爱人王兵抑制不住内心激动说

“吴老,我已经打听过

送给您锦旗的太多了,都没地方挂

您对钱财名利又十分淡薄

我也不知道如何感谢您

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金’

我就送点*金给您”

他说着流泪给吴孟超跪下了

吴孟超被推荐参评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

科技部派工作组对他进行考核

医院机关考虑这是件大事

就取消了他原定第二天的手术

吴孟超知道后

坚持手术不能推迟

次日下午谈话时

吴孟超解释:

“手术的病人是一位河南农民

60多岁了

病得很重,家里又穷

乡亲们凑了钱才来上海的

多住一天院对他们都是负担

实在抱歉,让你们等我了”

年央视《朗读者》的一期节目里

吴孟超让亿万观众泪目

↓↓↓

节目中*分享了几封他人写给吴老表达感谢的信*读着读着就落泪了

其中一封

是和吴孟超合作多年的护士长写的

她在信中这样向吴老写道

↓↓↓

“认识您三十多年了,

在很多人看来,

您是个传奇,

但只有我看到过,

手术后靠在椅子上的您,

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

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

掌心向上的双手在微微颤抖。”

“叹口气说,

力气越来越少了,

如果哪一天

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

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

记住给我擦干净。

不要让别人看见我一脸汗的样子。”

在肝胆外科领域

吴孟超创造了多个第一

↓↓↓

他主刀完成了我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

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

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

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

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

他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达36斤的肝海绵状血管瘤;

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在腹腔镜下直接摘除肝脏肿瘤的手术;

他为一名仅4个月大的女婴切除了肝母细胞瘤,创下了世界肝母细胞瘤切除年龄最小的纪录;

他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设立以来医药卫生界第一个摘得该奖项的科学家。

当一部以他为原型拍摄的

传记电影计划在全国上映时

制片方请他题写片名

这位声名远播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没有选择准备好的大词

而是挥笔写下了

“我是医生”

这个朴素的名字

从医77年

他主刀完成了1.6万多台肝胆手术

成功救治了1.6万余名患者

他说

“我活着一天

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据新华社消息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

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

享年91岁

年11月16日袁隆平在湖南湘潭河口镇的试验田中查看低镉水稻的长势。新华社发

今天下午,长沙市民夹道送别袁隆平院士灵车,高声齐喊“袁爷爷,一路走好”。

袁隆平是我国

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

也是世界上第一个

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

他还坚持在

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91年前的一天,

在位于北医院产房里,

一位名叫华静的年轻妈妈生下了一名男婴。

华静和丈夫袁兴烈很开心,

商量着给孩子起名字。

在名字没有想好之前,

就在出生登记材料上写下了“袁小孩”三个字。

这位叫“袁小孩”的男婴

后来取了一个正式的名字,

叫“袁隆平”!

不错,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那份出生证明是打印的,

除了打印文字,右页中间为袁小孩出生时留下的脚印,

上面还有那位为袁小孩接生的妇产科大夫的英文签名:

QiaozhiLin,——林巧稚!

袁隆平的接生大夫竟是这位伟大的福建人…

这是两代大师的"时空之缘"!

▲医院档案记载着袁隆平出生时的有关情况

袁隆平生于动乱年代

从小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

自小亲历过饥饿的他

下决心一定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

从不断刷新纪录的亩产

到耐盐碱海水稻的创新试种

让大家吃饱又吃好

是袁隆平一生的追求

新华社记者殷菊生摄

数十年如一日

他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

与农业科学发展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是一个不服老的人

袁隆平曾表示:

鼓起勇气,继续干下去

从“90后”一直搞到“百零后”

他说:

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我的身体还可以

脑瓜子还不糊涂

所以说,我还可以继续工作

继续做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

有意义的工作

他始终把国家、把人民放在心上

袁隆平在三亚南繁基地查看试验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供图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多个国家和地区限制本国粮食出口

引发了全球关于粮食危机的担忧

袁隆平说:

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

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

不会出现‘粮荒’

希望大家不要担心

他的一番话

让老百姓吃了“定心丸”

有网友说:

“有袁隆平爷爷在,

心里踏实得很”

袁隆平在观察稻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供图

袁隆平爷爷

这是网友对他的爱称

更是一种敬仰的表达

自称是“90后”的他

在接受采访时对年轻人

说出了自己的寄语

“首先要注意身体,

这是基础。”

谈到体育锻炼

他颇为自豪: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锻炼,

游泳比赛可是武汉市第一名啊!”

当记者问道:

“您觉得您帅不帅?”

他回答:

“我啊,Handsome!”

因为他的风趣幽默

网友们亲切地称他为“梗王”

他的一些“网言网语”

大家一直记忆犹新

年9月17日

袁隆平被授予

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在获奖当天

袁隆平从湖南长沙

赶到衡阳市衡东县洣河桥村

查看“第三代杂交水稻”制种情况

在现场

袁隆平拿着水稻说:

“开花开得好好。”

在现场,他面带微笑

他曾说过:

“只有下田最快乐。”

年9月秋季学期

普通高中思想语文统编教材中

纳入了: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一文

对此

课文主角袁隆平说:

我就是个普通人

大家把我捧得太高了

“书本知识很重要。

我是搞水稻研究的,

但是书本里面长不出水稻,

只有田里面才长得出水稻,要实践!”

他叮嘱孩子们

和年轻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们

一定要手眼结合、注重实践

年10月22日,袁隆平(右二)与测产专家组考察位于长沙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试验示范田。新华社记者陈泽国摄

他是一个属于土地的人

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

他的逝世

让无数热爱他的人万分悲痛

但他的精神、他的事业、他的遗志

有无数拼搏的中国人

去继承、去发扬、去光大

国士无双

愿世间如你们所愿,医食无忧

沉痛送别两位院士!

来源:新华社、福州晚报、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红星视频、厦门日报

编辑:*荣亮

1
查看完整版本: 沉痛送别两位院士愿世间如你们所愿,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