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双星陨落共和国一天痛失两位院士正商参
TUhjnbcbe - 2023/1/25 22:11:00

“我进入了一个梦乡,那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我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袁隆平

“只要能拿得动手术刀,我就会站在手术台上。如果真的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也许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但是,如果我不能保证完成手术的话,也绝不再上手术台。因为,我不能拿病人的生命逞强。”——吴孟超

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同日,中科院院士、海**医医院院长、中国肝胆外科的创始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院士5月22日过世,享年99岁。

双星陨落!共和国一天痛失两位院士。两位老先生带着对自己钟爱一生的事业的无限眷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于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成果自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

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年、年、年、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06公斤,全年亩产达.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斤的攻关目标。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不过,这离每公顷22.5吨的产量目标还有距离。所以,即便他知道身体真的‘力不从心’,但仍不会放弃为理想产量目标奋斗。后来,因身体原因,先生不能再频繁奔走全国各地。但哪天不让他看一眼田,他心里就落空了。以这块田为例,其实他站在自家窗户旁就能看到,可他依然坚持每天下楼去田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杨耀松说。

管不住自己腿的老先生,最后成为了一副杂交水稻种植的“活地图”。他能精准的报出某个经纬度的地点,适宜种什么水稻品种。即便最近几年,老先生可能忘记了很多人,很多事,却从来不会忘记他心中那份杂交水稻种植的“地图”。

就在不久前,这位在我国乃至全世界杂交水稻事业发展中,做出了最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还带病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坚持科研工作。他与他的团队人员一起,探讨双季稻亩产斤攻关项目的实施方案。

袁老一生功勋卓著,一辈子致力于帮助14亿中国人解决吃饭问题,但他仍自称“就是个种了一辈子稻的农民。”

他曾对外界描述过自己的梦想,“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儿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另一个梦想则是“希望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也寄希望与年轻人共勉,共同实现这个梦想。”

吴孟超: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倒在手术台上

吴孟超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他带领同伴完成了中国第一例肝脏外科手术,为新中国开创肝胆外科奠定了基础,使中国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

长达75年的从医生涯里,他拯救了超过名患者的生命。

年,吴孟超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年,吴孟超从马来西亚独自回国,在战火轰鸣的年代,他选择步入行医的行列,希望能够凭自己的努力去医治那些受伤的同胞们。

年吴孟超从同济大学医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并获学士学位,随后进入华东*区人医院(即后来的第二医院),成为一名外科*医。

他师从著名医学家、“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而也正是裘法祖的引导,让吴孟超走上了肝胆研究之路。

“一天,裘教授对我说,我国是个肝病大国,但肝胆外科比较薄弱,你应该朝这个方向发展。也正是听了裘教授的话,我才决定向肝胆外科进*,一直干到今天。”吴孟超生前的一次采访中曾回忆。

随后,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的肝胆治疗一点点被改变着。

年,肝胆外科的“三人攻关小组”在吴孟超的主持下成立,该小组逐步创建中国肝脏外科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年,吴孟超灌注出中国第一具结构完整的人体肝脏血管模型。

年,吴孟超发明五叶四段理论和“常温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

同年,吴孟超在原第二医院成功主刀了一例肝癌切除手术,手术前,恩师赵宝琦教授将自己的主刀位置让给了时年39岁的吴孟超,这也是吴孟超第一次主刀。这起手术也成为中国肝胆外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吴孟超从此脱颖而出,成为“打破肝胆禁区”的医学新星。

在日后的手术生涯中,吴孟超曾在手术台上站了整整12个小时,为一个男子切除了长达63厘米的巨大肿瘤,将一个患了不治之症的患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他曾用了5个小时的时间,为一个4个月大的女婴摘除了肝母细胞瘤……

年,医院*委申请成立独立的肝胆外科获批。次年,吴孟超切除了迄今为止国内外最大的已被切除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瘤体重18千克。

年,医院创立中国第一个肝胆外科。该肝胆外医院的“院中院”,共张床位,实现肝胆外科由科到院的转变。年,单独列医院正式成立,实现了从单一学科到院所合一的“三甲”医院的跨越,同年,吴孟超被中央*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

5年,吴孟超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中宣部树立的全国重大典型、中国人民解放*一级英模。

6年,吴孟超联合王红阳等其他6位院士向国家提交了“集成式开展肝癌研究”的报告。

8年,年近九旬的吴孟超开始筹建安亭新院和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并在两年后成功获批立项。

在吴孟超90岁生日的当天上午,他依然完成了2台手术,截至当时,吴孟超一共完成了台手术。“只要能拿得动手术刀,我就会站在手术台上。如果真的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也许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但是,如果我不能保证完成手术的话,也绝不再上手术台。因为,我不能拿病人的生命逞强。”他说。

年,吴孟超被评为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年,98岁高龄的吴孟超院士正式退休,在退休前的一周,吴孟超仍奋战在手术台上。

央视纪录片《人民的医生》曾评价到,吴孟超是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的见解的科学家。其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建立了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

《人民日报》曾评价到,吴孟超从医70余年,使中国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均达世界领先水平,肝癌患者术后最长存活已达45年。如今全国肝胆外科的专家和医生中,八成以上都是他的学生。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湖南日报、央视新闻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双星陨落共和国一天痛失两位院士正商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