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院摄)
信网5月17日讯(首席记者丛黎通讯员徐福强)17岁的白蕙(化名)万万没想到,将自己送上手术台的竟是折磨了自己5年的鼻塞、流涕。
女孩鼻子不通气鼻腔被肿物占据
5年前,12岁的白蕙右鼻出现堵塞并伴流鼻涕,起初以为是感冒和鼻炎导致的常见现象,直到1年前,鼻脓涕、鼻塞的症状开始加重,给她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影响。在家人的陪伴下,医院东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李永团主任门诊寻求帮助。
造成鼻塞流涕的罪魁祸首在鼻内镜下原形毕露。鼻内镜检查,肿物占据了白蕙的右侧大部分鼻腔,肿物下部与下鼻甲融合,并与鼻底发生粘连,鼻中隔甚至被挤向对侧,造成左鼻腔出现狭窄。
“医生,肿瘤是不是需要开刀?会不会有后遗症?”听到诊断结果,家属倍感担忧。
“不用担心,我们的鼻内镜手术技术能精准、彻底清除肿瘤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留鼻腔的结构与功能。”李永团主任的话给患者及家属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上世纪90年代在国内较早的开展了鼻内镜相关手术,包括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鼻甲手术、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手术。经过20多年的努力和沉淀,鼻内镜外科的相关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并成功开展了前颅底、中颅底、侧颅底、鼻眼相关等良恶性肿瘤的治疗,同时总结了许多具有临床指导性的经验,目前科室鼻内镜外科技术、内镜手术延伸技术已经达到了国内的先进水平。
镜下精准清除肿瘤重获呼吸自由
住院后CT检查,发现肿物密度较高、附近的组织已经出现膨胀性破坏。白蕙被诊断为:鼻窦骨化纤维瘤。全面评估病情后,李永团主任团队联合多学科为其制定了“电磁导航下鼻内镜辅助的右侧鼻窦骨化纤维瘤切除术”手术方案。在先进的导航设备定位下,白蕙鼻内的肿瘤开始被沿着既定路线缓缓切除,过程中遇到的肿物骨壳等障碍,在主刀医生精湛的操控下被一一清除。最终,肿瘤被精准切除,无脑脊液鼻漏、眶内损伤等术后并发症。患者终于重获呼吸自由。半年后影像学复查,恢复良好。
一流梯队+尖端设备成就高水平鼻内镜技术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医院的硬件设施也不断更新迭代,现拥有多套先进鼻内镜手术系统、电磁影像导航系统、美敦力动力系统、杰西等离子射频仪、超声刀等。尖端的设备为复杂高难度手术奠定了基础。术中使用影像导航系统,在术中出血、解剖变异等情况下可帮助医师正确判断局部解剖标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复杂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提高医师对解剖结构及手术部位的了解,增加医师在复杂手术时的信心。
科室鼻内镜从业医师人员梯次合理,且均经过规范化的培训和学习,多名医生到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首都医科医院、上海医院、医院医院进修学习,并保持专业技术合作交流。
鼻内镜手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科室除了常规开展传统的鼻腔、鼻窦手术技术,还成功开展了更复杂、更具挑战的交叉学科手术——鼻内镜鼻眼、鼻颅底手术技术。在进路和微创方面取得了崭新的突破,还经常和神经外科、口腔科、眼科联合,医院多学科合作的优势,把鼻内镜“微创、精准、最大限度保留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技术优势,应用于更多复杂疾病的治疗,造福更多患者。
目前在科室已开展经鼻内镜鼻眼手术治疗的疾病主要有:慢性泪囊炎,外伤性视神经疾病,鼻源性(鼻窦囊肿,慢性鼻窦炎,鼻窦真菌病)球后视神经炎,Graves’病(突眼性甲状腺肿),鼻及鼻窦良、恶性肿瘤侵犯视神经内侧眼眶以及原发于视神经内侧的眶内良性肿瘤、眶内异物内镜手术等。
经鼻内镜鼻颅底手术治疗的疾病主要有:自发性或继发性性脑脊液鼻漏鼻内镜下修复重建;嗅神经母细胞瘤鼻内镜下切除颅底重建;鼻窦癌侵犯前颅底的内镜手术及颅底重建;咽旁间隙肿瘤的内镜手术;鼻内镜下切除原发于颅底的脑膜瘤、脑膜脑膨出,垂体腺瘤、鞍内型颅咽管瘤等手术及重建;鼻内镜下鼻咽癌的早期手术、挽救性手术等。
鼻内镜外科技术及其手术延伸可谓“洞虽小,乾坤乃大”“小创口,解决大问题”。未来,鼻内镜手术技术应用领域会进一步拓展,精准、微创的技术将造福更多患者。
李永团,医院东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东部)周二下午(东部)周四上午(东部)
擅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临床诊治,在耳显微外科、各种内镜手术技术娴熟;对喉癌、下咽癌、甲状腺肿瘤等头颈部疾病的手术治疗亦有较高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