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祝女士本人回忆,第一次癫痫发作要追溯到24年前,那时她不过才19岁。“听别人说,我的双手双腿突然绷直、不停地抽搐。但我自己是完全没有意识的。”
第二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在年,那时她23岁,已经怀孕3个月。那次癫痫发作让她差点流产。但都因为只是偶然才发作,祝女士并未进一步检查。
年前后,祝女士有段时间频繁头痛发作,医院检查。当时MRI影像检查提示,右侧顶中央区占位性病变。外院医生怀疑是海绵状血管瘤。由于病变的位置,医生分析,实施手术切除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感觉与运动功能。祝女士及家人因担心手术风险,最终选择了保守治疗。
祝女士偶尔仍会头痛、抽搐等,但依靠吃药就这样又熬过了十几年。近半年来,祝女士头痛越来越严重,癫痫发作的情况也越来越频繁。在朋友的介绍下,祝女士决定来到医院进一步治疗。
我院神经外六科主任吴杰接诊了患者。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头部MR检查结果,吴杰认为患者右侧顶叶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基本明确,高度怀疑这是导致患者癫痫症状的罪魁祸首。
▲术前MRI:海绵状血管瘤可能性大“病变主要位于中央后回的后部,若使用手术导航定位,手术中操作小心,不会影响到患者的肢体感觉与运动功能。”吴杰的解释打消了祝女士和家属的担忧。完善相关检查后,神经外六科团队为患者实施“神经导航引导下右侧中央区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切除病变前行电生理监测,可见癫痫样放电明显;病变切除后复查可见异常放电消失。”吴杰介绍道。术后,祝女士的手脚感觉正常、活动灵活,没有出现手术并发症,住院一段时间后便顺利拆线出院。▲术后MRI:占位已完整切除▲术后病理结果: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吴杰点评:
海绵状血管瘤是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的异常血管畸形,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根据海绵状血管瘤的位置、大小不同,可表现为癫痫、头痛、恶心、呕吐、呼吸不稳、感觉异常、肢体麻木、昏迷等。
手术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最主要的方法。患者若因为上述症状检查发现海绵状血管瘤,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妥善的治疗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结合手术导航、电生理监测等技术的应用,海绵状血管瘤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
专家简介
吴杰
医院神经外六科科主任、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
中国神经调控联盟理事,广东省抗癫痫协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内镜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内镜与微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脑发育与脑病防治学会脑病精准诊疗与修复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专业研究生毕业,医院神经外科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外科进修及学习。从事神经外科专业20余年,擅长癫痫、脑血管病(血管畸形、动脉瘤、高血压脑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等)、颅内肿瘤(颅咽管瘤、胶质瘤、听神经瘤、脑膜瘤、颅底各种肿瘤等)及功能神经外科疾病(三叉神经痛、帕金森病等)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完成各类癫痫外科、脑血管病及颅内肿瘤手术三千余例。特别是在癫痫外科和神经内镜的治疗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各类专业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主持省级课题多项,编写及翻译学术专著多部。
谭家亮
医院神经外六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中国神经调控协会会员,广东省抗癫痫协会会员。
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对颅内肿瘤、颅内血管病变的微创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应用立体定向的方法行微创手术方面有较高造诣,尤其擅长DBS治疗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疾病、癫痫定位与外科手术、植物人促醒等神经调控手术治疗。
参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完成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一项。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参与编写论著《癫痫诊断与治疗》。
闫学强
医院神经外六科医疗组长、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青年委员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16年,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师从刘庆良教授从事颅脑肿瘤的临床工作及颅脑解剖、科研及教学工作;医院、医院进行亚专业学习,在颅脑肿瘤、脑出血、脑外伤、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烟雾病等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应用现代神经外科微创技术开展脑肿瘤、脑出血的微创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烟雾病血管搭桥术等。承担广东省科研课题2项,获医疗器械类发明专利12项,神经外科发明专利3项,参与编写论著1部,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医院简介
医院
医院、事业单位
医院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三医院
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广东省直医保、省直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广东省内异地就医直报定点医疗机构
全国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
使命:为大众带来健康与希望
发展理念:更专业、更有效、更经济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