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血管瘤科申刚团队
我们旨在帮助
每一位患儿早日康复
该案例因为面部紫红色包块就诊,增长迅速。采用微创硬化+药物治疗,效果明显。
患儿入院前1月余,发现右面部红色小斑片,医院考虑鲜红斑痣,因患儿年龄小,建议观察,未予特殊治疗,后肿物迅速变大,侵及右面部,又去医院就诊,被告知不能确定是何种疾病。看着孩子面部肿物一天天迅速长大,却不知道是什么病,不知道怎么治疗,家属忧心忡忡,心理压力极大,然后在网上发现北京首都儿医院,申刚血管瘤、血管畸形治疗团队,慕名而来。申刚主任看到患儿时,告诉孩子妈妈,这就是血管瘤,不用担心,在我们这治疗,很快会见效。
患儿做完入院前检查,无明显治疗禁忌,符合入院标准,入院后第一天监测心率。第二天给予药物口服治疗,同时观察患儿,吃药前后心率变化,并行血管瘤局部经皮硬化治疗。当天晚查房,患儿妈妈还是心事很重的咨询我,我回应没问题,相信我们。早查房,就看到患儿面部肿物,有了明显的消退。患儿妈妈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查完房后,办理出院。
术后1周复查,患儿面部红色肿物明显萎缩,颜色变淡,家属非常感激。我们也很高兴。建议患儿妈妈,继续遵医嘱治疗,按时复查,有问题随时联系。
其他经典病例:
问与答
1
什么是血管瘤?病因是什么?
大多数的血管瘤是婴幼儿血管瘤,又叫草莓状血管瘤等,它是一种良性肿瘤,多为生后2周-1月出现。
直接原因是血管内皮细胞不断增生所致,为什么血管内皮细胞会增生,跟基因、环境及血管的微环境都有关系。
2
血管瘤是常见病吗?
血管瘤是生下来就有吗?
婴幼儿血管瘤在儿童是一个相对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在4%-10%左右,早产、双胎、女童发病率更高一些。
婴幼儿血管瘤一般是生后2周-1月出现,刚出生时很少存在,不过少部分患者生下来也会存在。而先天性血管瘤一般出生就有。
3
血管瘤在哪些地方比较严重?
血管瘤会造成哪些危害?
一般来说发生在皮肤黏膜褶皱处、会阴处、口唇处、眼部、鼻部、咽喉部及易反复摩擦的部位等。
血管瘤发病位置不同、危险等级不同,所造成的危害不同,虽然其存在一定自己消退的可能,但是大部分不能自己消退或残留瘢痕,对孩子心理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4
血管瘤需要治疗吗?不治的话能不能自己好?
婴幼儿血管瘤虽然是良性肿瘤,很多家长盲信自己孩子一定能“自行消退”,便在家一直观察,直到出现溃烂等,医院就诊,给孩子和医生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遗憾。出现血管瘤应及时就诊,可以观察的医生自然会让观察,需要干预的也应及时干预,避免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5
血管瘤要怎么治疗?具体治疗方法有哪些?
血管瘤治疗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和可靠了,治疗方法也非常多,目前医学界主流的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治疗、外敷治疗、硬化治疗、口服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其他的传统的治疗方法还包括手术治疗、同位素贴敷治疗、物理加压治疗,这些方法目前使用相对较少,甚至不建议使用。
6
能不能大了再治?孩子太小了?
不同的血管瘤存在大小、数目、部位、厚度、溃烂程度、种类等不同,需不需要治疗,能不能再等等,具体用哪种治疗方式,需要有专业经验的医生进行判断,所以对于家长而言,我们建议,发现血管瘤后,就诊专业的血管瘤科室,咨询专业医生建议,得到适合宝宝的治疗方案。
7
孩子皮肤上有血管瘤,肝脏上会不会也长?
如果皮肤上血管瘤在3个以下,一般来说发生肝血管瘤概率较小。若在3个及以上,随着数目增多,内脏血管瘤概率会越大,如果不放心,可以完善腹部超声,超声没有辐射,还能很好的确认内脏有无血管瘤。
8
治疗的话能不能彻底治好?多久能治好?
婴幼儿血管瘤有其自然的发病过程,通过我们的专业治疗,能够缩短整体病程的时间,绝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完全恢复。但是不同的病情,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的时间可能有所不同,大部分可能在1岁左右基本消退。
9
血管瘤破了怎么办?
如果是婴幼儿血管瘤的话,破溃了也不要慌张,按照正常伤口处理即可(压
迫止血-清理创面-保持干燥),注意避免沾水。如果破溃范围大,还是需要去
专业科室咨询就诊。
编辑:王胜升
申刚
首都儿科研究所介入血管瘤科创始人,科室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擅长:血管瘤及血管畸形介入治疗,肿瘤介入治疗,淋巴管畸形介入治疗,淋巴管造影,KT及KM介入治疗,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肝母、视母细胞瘤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社会任职:
(1)中华整形外科学分会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学组常务委员
(2)中国整形学会血管瘤血管畸形分会常务委员
(3)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血管畸形专业委员会委员
(4)中华放射学分会妇儿介入学组常务委员
(5)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妇科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6)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分会儿童肿瘤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7)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儿科专委会青年委员
(8)《实用临床介入诊疗学图解(第3版》)副主编(9)《儿科介入治疗学》副主编
(10)北美儿科介入放射学会(SPIR)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