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脏良性肿瘤的管理
摘自:临床肝胆病杂志第32卷第8期年8月
作者:*成译,孙惠川审校
1流行病学
肝脏血管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肿瘤。普通人群中,血管瘤的发病率为0.4%~20%,通常在非特异性腹部不适的检查过程中被偶然发现。据估计,影像学检查中血管瘤的发生率约为5%,但在尸检中血管瘤的发生率高达20%。
血管瘤见于所有年龄组,但30~50岁的女性中更常见。文献报道的女男比例不一,低者为1.2∶1,高者为6∶1。肝脏血管瘤通常较小(直径4cm),为单个病灶,但有的血管瘤直径也可达20cm。即使是较大的血管瘤,多数患者也没有症状。
2病理生理学、自然病程和病理学
肝脏血管瘤属于非上皮病变。因其他原因而切除的肝脏标本中,常常发现有血管瘤。直径10cm的血管瘤被称为“巨大血管瘤”,可能会引起症状,包括疼痛和炎性反应综合征的特征,以及被称为KMS的凝血病的特征。目前对血管瘤的发病机制所知甚少,可能是先天性疾病,有激素依赖性。
KMS是指伴有血小板减少和消耗性凝血病及紫癜的任何血管病变。虽然KMS可能是任何血管瘤的并发症,但流行病学数据表明,KMS与大的血管瘤(直径5cm)相关的可能性更大。
特别要指出的是,两种特殊疾病“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和“丛状血管瘤”与其是高度相关的。KMS与异常血管结构内的血小板捕获、激活和消耗有关,发病机制的核心是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的关系。这些血管病变中,内皮的完整性被破坏,导致内皮下胶原和组织因子暴露,最终导致血小板集聚和凝血级联反应的激活。
镜检可见血管瘤边界清晰的扁平病变,呈紫蓝色,切片时可部分塌陷。大小不一,小的不到3cm(毛细血管瘤),大的可达10cm(海绵状血管瘤或巨大血管瘤)。曾有文献报道,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边界不规则,血管包块附近的肝实质内可见多条血管瘤样血管。有时可见一定程度的纤维化、钙化和血栓形成,这些表现在较大的病变中最常见。
在显微镜下,可见血管瘤由不同宽度的纤维间隔和海绵样血窦组成,血窦内壁是扁平的内皮细胞。小的血管瘤可能转变为完全纤维性的结构,表现为单个纤维性结节,报告提示肝内硬化性血管瘤,这些病变偶尔会误诊为恶性纤维性肿瘤。
3影像学检查和诊断
超声检查中,血管瘤的典型表现是均一的强回声包块,直径通常3cm,边界清晰,后方回声强化。当超声检查表现不典型时,需要做造影剂增强检查(图1);这些检查显示,病变先出现外周和球形强化,随后在延迟期出现中心强化。
MRI是关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注射造影剂之前的成像也可见血管瘤的典型表现(t1加权序列呈低强度信号,重t2加权序列可见高强度信号)。在弥散加权磁共振(mR)序列上,血管瘤的信号强度随着b值的增加而下降。采用钆酸(肝胆mR造影剂)成像时,血管瘤(特别是高血流量的血管瘤)可能有不典型的特征,在平衡期(延迟3min),信号强度与周围的正常肝实质相比较低。
这种假洗脱效应类似于血管丰富的肝脏肿瘤。然而,根据t2加权成像上见到的非常强的信号强度,以及动脉期为主的成像上见到的强化,可以诊断为血管瘤。最常见的两种影像学不典型表现是快速充盈性血管瘤和巨大血管瘤。
在mRI上,这两种血管瘤都容易诊断。快速充盈性血管瘤的诊断基于t2加权图像上的高强度,同时有动脉期的强化,以及延迟期的持久强化。巨大血管瘤可表现为中心信号不均匀,与血栓形成或纤维化有关。当非增强ct发现血管瘤呈高度衰减信号时,或t1加权mRI发现血管瘤呈高强度信号时,可以诊断为急性血栓形成。大血管瘤的外围部分通常有典型的表现(t2图像呈高强度信号,球形强化)。
其他不典型血管瘤非常少见,包括充盈非常缓慢和钙化或玻璃样变血管瘤(也称为硬化性血管瘤)。血管瘤偶尔呈囊性,带蒂,有液-液平面,或伴有包膜回缩。在这些非常罕见的情况下,包括mRI在内的各项影像学检查的可靠性下降。mRI诊断肝脏血管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为90%以上。采用钆酸mR造影剂时,肝脏血管瘤的强化模式会产生成像陷阱。
采用影像学检查无法确诊时,需要做经皮肝活组织检查。如果肝包膜与血管瘤边界之间有正常肝实质,可以进行穿刺活组织检查,诊断的总体准确率为96%。
图1MRI和CEUS图像上,FNH附近的典型血管瘤 a、b:病变(血管瘤,白色箭头)在T2图像上是明显的高强度信号,在T1图像上是低强度信号;c~e:在造影剂增强的图像上,病变表现为外周的不连续性强化,随后在延迟期表现为完全充盈;f~h:CEUS上可见同样的强化。注:此血管瘤为邻近不含中心元素的FNH。
4治疗
血管瘤多为偶然发现的病变,患者往往没有症状,长期随访中,血管瘤大小有可能发生变化。血管瘤大小与并发症没有关系,症状与血管瘤特征几乎也没有关系。对于大的血管瘤或是伴轻微症状的病变,手术治疗能否获益存有争议,目前尚无随机试验证明手术切除的效果优于保守治疗。
大多数患者都可采用保守治疗。如果是稳定的无症状性血管瘤,妊娠期和口服避孕药的使用不是禁忌证。偶有报道介绍肝脏血管瘤超过5cm的女性患者在妊娠期间出现KMS。
对于有症状的血管瘤或巨大血管瘤,患者应请肝脏良性肿瘤多学科协作团队会诊,很少需要手术切除,出现KMS的情况例外。可以考虑采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KMS,也可以采用糖皮质激素或长春新碱进行药物治疗。极少数情况下,对于有并发症、大的血管瘤或广泛的、无法切除的血管瘤,可能需要肝移植。
推荐意见:
(1)对于肝脏正常或健康的患者,高回声的病变很可能是肝脏血管瘤。当3cm以下的病变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时(均匀的高回声,边界清晰,后方回声增强,没有声晕),超声检查足以确定诊断(证据质量Ⅱ-2级,推荐强度1级)。
(2)对于肿瘤科患者,或有基础肝病的患者,需要做造影剂增强成像(ceus、ct或mRI)(证据质量Ⅱ-2级,推荐强度1级)。
(3)造影剂增强成像的诊断基于典型的血管表现,特征为动脉期的外周和球形强化,随后在延迟期出现中心强化。mRI可提供更多的发现,例如t1加权和t2加权序列上的信号强度,以及弥散成像时的信号强度(证据质量Ⅱ-2级,推荐强度1级)。
(4)由于血管瘤的病程是良性的,因此,典型的血管瘤不需要影像学随访(证据质量Ⅱ-2级,推荐强度1级)。
(5)妊娠期和口服避孕药不是禁忌证(证据质量Ⅲ级,推荐强度2级)。
(6)保守治疗适合典型的病例(证据质量Ⅱ-2级,推荐强度1级)。
(7)如果有KMS,逐渐增大的病变或因压迫引起症状的病变,可请肝脏良性肿瘤MDT会诊(证据质量Ⅲ级,推荐强度1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