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小编跟大家分享过一个头部穿掘性毛囊炎的患者案例,这个病算不上痛不欲生吧,但说起来也是比较折磨人了,最让人讨厌的地方就是反反复复的感染、破溃、渗脓、结痂,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外观,需要坚持严格的抗炎、彻底清创引流及手术切除等针对性治疗方法。
点击回顾???头部穿掘性毛囊炎
”今天跟大家介绍的这个患者——李先生(32岁),不仅患有头部穿掘性毛囊炎还合并有头皮动静脉畸形,要说穿凿性毛囊炎很麻烦,那动静脉畸形治疗起来也是比较棘手困难的。李先生这几年的曲折就医之路,已经让他开始怀疑人生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来看一下李先生都经历了什么:
9年前,李先生无意间发现自己左头顶部鼓起来一块,慢慢的面积变大,直到左侧头顶、太阳穴及后脑勺都鼓起来了,更让人郁闷的是这些部位的头皮还反复的破溃流脓,医院神经外科,被诊断为“头皮动静脉瘘”,也没怎么治疗。
5年医院就诊,进行了“头皮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当时头部鼓起来的地方有明显改善,但是好景不长,术后1个月就复发了。
再后来,李先生头部鼓起来的地方又慢慢变大了,由原来直径约6厘米扩大到了约11厘米,摸着还一跳一跳的,这一块的头皮不定期的出现破溃流脓,自己就抹点儿外用药物治疗(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左氧氟沙星软膏等)。
几年间医院,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2年前,辗转就诊于我院,入院后,我科医生通过病史及相关检查,诊断为头皮动静脉畸形及穿掘性毛囊炎。
动静脉畸形,乍一听起来,感觉有点儿陌生,小编简单介绍一下:
动静脉畸形原来也有人称之为蔓状血管瘤,是血流速度比较快的先天性脉管疾病,发病部位以头面部为主。在婴幼儿期间,多数症状不明显。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青春期时,逐步显现出相应的症状,如局部出现红斑、皮温增高,触诊时可以触到波动等。随着病变发展,局部可能出现溃疡甚至出血症状,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怎么治疗呢?
动静脉畸形常是高流速血管病变,治疗起来比较困难,只有在综合、系列的治疗措施下,病变才能得到非常理想的控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早期如果病变不是很大,周围无重要的血管、神经等,可以考虑通过手术方法将病变组织彻底、完整切除,达到根治的目的。
★无法通过手术方法完整切除时,可以通过血管介入栓塞或血管介入栓塞结合手术等方法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在首次治疗以后,还要制定非常详细的随诊计划,患者要定期复查、检查。
对于李先生来说,其动静脉畸形面积较大,血流速度比较快,直接手术切除病变组织风险极大,有大出血,造成失血性休克的可能;同时李先生还患有穿掘性毛囊炎,存在反复感染等问题,可能会影响术后的伤口愈合。
鉴于李先生的病情复杂,我科启动了北医三院血管瘤MDT的诊疗服务模式,综合相关科室专家的意见后,为李先生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1、控制穿掘性毛囊炎感染情况:口服抗生素及外用药膏、稀碘伏及*柏液浸泡头部、低功率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治疗毛囊炎,待炎症控制好转后,择期手术治疗。
●2、选择用弹簧圈栓塞血管,提供手术条件及降低术中出血风险,给予瘤巢、畸形血管切除术。
●3、术后可进行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注射巩固病情,降低复发机会。
●4、加强术后护理,注意头皮伤口创面,保持头皮伤口创面干燥及定期拆线换药,预防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经过2个多月的系统治疗后,李先生穿掘性毛囊炎控制平稳,具备了手术条件,我科医生按照既定计划,依次完成了头皮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动静脉畸形部分切除术、多次聚桂醇注射术。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李先生的积极配合下,术后效果满意,顺利出院。
治疗还没有完全结束,后期还要定时用药及注意头皮伤口感染,定时聚桂醇注射等进一步治疗,但从李先生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可以看出他对生活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又看到了人生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小编想说的是:不管是穿掘性毛囊炎的治疗还是动静脉畸形的治疗,实际上都是系列、长期、动态的观察,以及不断通过有效手段综合介入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来看一下李先生手术一个月后的效果:
北医三院整形外科
副主任医师夏有辰
研究方向:隆胸、吸脂与脂肪移植、血管瘤等。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