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年度最佳宝藏美食片,差点就错过
TUhjnbcbe - 2022/2/26 13:34:00
对不少人来说,童年味觉记忆都关乎奶奶。作为家庭里经验丰富的长辈,她们从小操劳起一个家庭的饮食起居。即便年老手脚不便利,只要他们下厨,那绝对是最难舍的家常味道。一位来自英国、中文十级的美食大厨大米(JamieBilbow)也深谙此理,对中国家常美食尤为感兴趣的他去往8个省市,深入各具特色的古宅村落,向16位奶奶取经,开始了一场关于乡味的探索之旅。这就是美食家陈晓卿都为之叫好的美食节目——《奶奶最懂得》。片中的美食镜头虽不会诱惑到第一时间就拐走你所有注意力,但一帧一屏的平和叙述,让我们看到中华大地角落里的家乡味道、一些可能面临失传的菜谱的同时,也感受到那些与亲情、乡土人情有关的动人瞬间。01或许传统手艺会被机器取代蕴含其中的热爱与情感不会浙江潘周家,距离金华北边一百公里外的村落,家家户户都做长寿面。错落有致的面条架,细若琴弦的面丝线条感十足,看着像是流水线现代工业园区才有的成果,却都出自奶奶手里一次一次地反复拨散与晾晒。一心要学当地最特色美食的大米,找到做了50年长寿面的陈凤青奶奶,跟着她从和、锤、切、缠,一步不落地学习。锤面时大米还因开玩笑说觉得累被陈奶奶“教育”要能吃苦,毕竟在做了几十年面条、锤了几十年棍子的奶奶看来,这一点都不算什么。“没有这么多功夫花下去,做不成长寿面。”而制作工程耗费巨大的面条,自家吃时却往往都是最简单的调味,切些蛋饼丝、烫几颗青菜,就已足够。此时不仅是在享受麦粉变成面条的美味,更是在享受辛苦最终换来成果的滋味。而这一点,浙江郑宅做了几十年豆皮的张美仙奶奶也尤为清楚。张奶奶家的豆皮从选料到出锅,全是手工操作。取经的大米就跟着走了一回过程,晚上六点开始清洗豆子,零点正式开工,等早上两点豆皮形成,一直重复挂、做的步骤,到下午五点才结束。看着豆子从固体变成液体再变成固体,变换的除了每天的昼夜更替,还有从青春直到年老时交付其中的岁月。这个传承了年的豆皮工艺,现在村里只有张美仙奶奶兄弟两家做。奶奶直称:“太辛苦,以后的人不会做。”或许以后这些传统手艺会被机器取代,毕竟手工与机器强调的口感,不是美食家也很难区别。但我想,其中蕴藏的热爱、情感与寄托,只有奶奶最懂得。即便只是一份简单的豆皮包。02做菜没什么条条框框的大道理

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经验累积

安徽溪口镇,三百年历史的木梨硔坐落于此,这里三面环山,遍布着茶田和竹林。

一到初冬,山里的冬笋埋在土下,积蓄着力量,是当地人餐桌上不可少的美食。

从浙江辗转到安徽,大米坐完三轮车、爬完一两个小时的山,在木梨硔村的竹林里碰到挖冬笋的汪助囡奶奶,顺便去蹭了一顿只有过年、清明才会吃上两次的米粿。

对四周都是菜园子的农村人家来说,处处都是好食材。做馅的冬笋丝、雪菜、豆腐、大蒜叶子都是当地的美食、米粉是自己磨、艾叶也是刚从路边扯下来。

大米惊叹,质朴的汪奶奶却说“我是农村里的农家菜,不是你城市里的那个好美食。”

她的谦虚,一如隔壁村里教大米做腌鳜鱼的73岁的洪春囡奶奶,嘴里说着“不行不行,我不会做菜,我做不来了,老了呗做菜做不好吃的呗。”

但是一开做,大厨范儿十足,大米在旁边惊讶到连连大叫,奶奶却淡定得不行,而且作料的米酒、*豆酱、收汁用的淀粉都是奶奶一手包办。

她们可能不懂什么做菜的条条框框,有的一些做菜提点,都是日复一日积累下来的经验,如同“挖冬笋,只管挖,不能碰运气。”这样简单的信条。

但奶奶老了还是最懂得,米粿包时得用手窝着,不能太薄;知道腌鳜鱼要抹多少盐、油锅冒烟到什么状态鱼下锅才最适合。

03为孩子做饭操心是父母们的本能福建平潭县白胜村,在这个靠海吃海的小村里,大米找到了72岁的吴月梅奶奶,教了他一道八珍炒糕。八珍不一,每个季节都是不同的口味,取当季正当时令的海鲜,配菜想吃什么加什么,所有东西放在一起炒,炖煮后加地瓜粉烹煮粘稠,最后撒上花生碎就大功告成。味道让大米频频劝奶奶说得这菜得经常做,吴奶奶却怕味道不好,告知大米这菜还是十几年前给儿子做过,那时儿子一年出两次海,这个平日里不常有的盛宴也会做上两次。如今儿子搬到外面,吴奶奶却不想离开此地,“有时候过年的时候,习惯了自己一个人过,我感觉这个地方很好,空气好、地方大,以前我家里很热闹,每个房子都有人住。”或许是舍不得这住了几十年的地方,也可能是不想给孩子带来负担,事事便多体谅孩子一分。吴奶奶的好姐妹林奶奶,平日里也与丈夫一起替外出打工的外孙女照顾三个孩子。“哪个孩子需要,我们就是义不容辞的,减轻他们的一点点负担,也是我们父母应该做的事情。”得知大米想要学师,林奶奶便做了道以前逢年过节才会做的——咸埘。咸埘做法有点类似米粿,地瓜蒸熟后揉成面皮,包裹的海鲜馅料都是林爷爷自己出海捕捞所得。做好的咸埘一个个Q弹似汤圆,看着大米和自己的重孙们吃得开心,奶奶眼角的纹路又笑深了一些。每一餐看似平淡的家常饭菜里,都少不了照顾好下一辈的责任。烧火做饭奶奶懂得,体谅孩子的心奶奶依旧最懂得。岁我们还是有用做饭还是会觉得快乐广西*姚古镇,距离桂林两百多里,这里食材资源丰富,家家户户都开餐厅名宿,当地人也非常热情。一心求学的大米偶然进入一家店,立马被自己82岁的粉丝——杨碧珍奶奶认了出来。于是大米陈胜追击,想让杨奶奶教他一道当地菜。好客的杨奶奶立马就说了一道自己拿手好菜——香芋扣肉,还自豪地说,“他们子女都不让我做,我自己其实会做。”香芋用的是广西有名的槟榔芋(荔浦芋头),炸过后配搭扣肉,一片一片交错放置,淋上桂林三花酒、葱丝、豆腐乳等调味料制成的扣肉酱,蒸至软糯。期间杨奶奶还教了大米不少小窍门:葱丝用刀背切断纤维,吃时不会有葱丝的口感;生姜连皮一起切味更足;煮熟的猪皮表面扎小孔更容易上色...教学过程中,童心未泯的杨奶奶就在旁边跳舞,还催大米动作快一点;扣肉还没做完,就忍不住要出去玩;等到菜做完奶奶又直夸“靓,好靓。”村路边卖豆花的郭美妹奶奶同样热情又可爱,看到大米路过就喊“外国佬来,吃豆腐花吗”。待大米求问可不可以跟着学菜,郭奶奶又欢快地告诉大米怎么用卖不完的豆腐花做豆腐酿,告诉他用石头挤压好的豆花要轻轻切才不会积水、拌馅的韭菜要切碎口感才更好、豆腐酿要抟圆才更好吃...动作灵活,语言里满是亲切温和,吃时又问大米,“很好吃的咯,实在好吃的啵。”大米说好吃,奶奶又笑得仰过身子。他们会的菜式或许普通,但他们知道的菜肴烹饪中的所有经验,都愿意教给一个陌生人。奶奶最懂得,多一个人愿意学,这菜也就多了一个能够让人为之开心的可能。这一路上,大米从16位奶奶手里学到了不少绝活儿,他也结合当地食材,创新地做了一些中西合璧的菜回归奶奶,给予这些美食另一种可能与生命力。在浙江,他用潘周家长寿面做了“法式潘周家鸭丝汤面”,用郑宅豆腐皮做了意式甜点“郑宅巧克力豆腐包canoli”;在安徽,他做了“冬笋意大利面”和“木梨硔葡萄牙臭鳜鱼汤”..除去这些给奶奶们带去抚慰的新鲜料理,大米和奶奶的温情互动也让我们看到因美食而联系紧密的情感。每天忙完老伴忙民宿的汪奶奶,说到因客人多忙得不可开交,无暇看顾而让丈夫不慎摔倒在地,顿感无力、偷偷擦泪时,大米理解奶奶的辛苦,也哽咽地说起了对家里90岁奶奶的思念;要和教他做臭鳜鱼的洪奶奶告别时,大米还特别提醒奶奶要在楼梯上安装扶手,“你要答应我,你在家里要弄个扶手。上下楼太危险了。”最后还不舍地拥抱了好几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美食背后皆是人生。这一段短暂的的老少相处时光,或许会成为大米和奶奶们记忆里的温馨片段,如同一座沉寂的火山,只待某一刻开启,就会唤醒那些弥足珍贵的瞬间。毕竟这世间,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文中图片及GIF来自腾讯视频《奶奶最懂得》

友情提示:

1.全剧共8集,今晚21点更新最后一集,放心追起来~

2.剧中奶奶菜谱家庭低配版点击??戳我

好吃的美食不嫌多:

三汁焖锅|懒人一锅焖

丝瓜小炒蛋|广东啫啫煲

哪道菜是你回家必吃?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载下厨房APP。

你“在看”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度最佳宝藏美食片,差点就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