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脚步愈近,美味可口之食愈多。要找一道不那么稀罕、又可调众口的食材,其实还得往当季、传统中去寻觅,比如,冬笋。
自苏东坡把食无肉和居无竹对立起来之后,竹的寄托之意更盛。苏州近郊虽然也有山林,但毕竟不是各类竹子的主产地,不过,苏州人对竹的喜爱和利用,却十分丰富: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亦雅亦俗,雅俗共赏。雅者,是苏州人最擅长的书画扇,吴门书画以沈、文、唐、仇闻名于世之时,小巧宜携的书画折扇,大行其道,折扇的扇骨大多是以各种竹子制作,名为怀袖雅物。竹扇之外,明初就隶属于苏州府的嘉定县,还出现了开竹刻艺术新貌的嘉定三朱——朱鹤、朱缨、朱稚征祖孙三人创深雕、透雕竹刻技法,一根竹子,在苏州人的手上,玩出了雅活。
俗者,即为厨房餐桌之物,北宋时苏东坡在《春菜》中就十分思念南方的“苦笋”,恨不能自我纠错以便早点离开吃不到一只苦笋的北地;南宋末年成书的《梦粱录》中也有南方人以笋为菜蔬的记录,这个笋,虽不能明确为冬笋还是春笋,但大致可以得知苏州这样的南方人食笋,至少在两宋已有文献记录。
未及破土而出的冬笋,曾经贵为山珍,一来收获不易,二则运输贩卖也难,但这些都难不住好吃冬笋,喜吃冬笋的苏州人,以冬笋入菜,也就成了苏州人的美食传统。
雪菜炒冬笋,家喻户晓,树山书香世家温泉度假酒店的大厨更上层楼,推出了一道“雪菜酿冬笋”,可谓冬天里的一口大鲜。
新鲜肥壮的冬笋洗净外壳,上锅蒸煮,去其涩味,凉透后,稍稍削去底部,快刀一剖为二,可见竹心内膛,微微透明如玉,清香扑鼻。
鲜肉切碎加葱姜盐料酒后,拌匀静置,以待其入味。
入味后的鲜肉轻轻放进冬笋内膛为馅,在苏州方言中,馅读作“酿”,此时的冬笋倒真不是腹中空空了;
随后,再取适量的雪里蕻,盐腌至微咸,切碎下锅快炒至色略深,
出锅后与冬笋同入深盘,再淋上由猪骨鸡肉熬成的高汤,
入蒸箱快蒸十分钟后,冬笋、雪菜、鲜肉、高汤,四味调合,热热闹闹的雪菜酿冬笋出菜。
一般冬笋入菜,笋壳基本去尽,反其道行之保留笋壳,除了视觉上的趣味,笋壳的山野清香也被充分利用,高汤由此更显爽口。
想要一口尝鲜,还得动手剥去笋壳,一层一层,仿佛挖笋的山民,不经劳动不得收获。
文案:李婷
视频/图片:德彪智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