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血管瘤
椎体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椎体良性肿瘤,组织发生为错构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发生于青壮年,但多在中年以后出现症状,可表现为病变部位酸痛不适或脊髓神经受压症状,女性多于男性。以胸椎下段和腰椎上段多见,病理学表现为大量增生的毛细血管及扩张的血窦。
主要临床特征
根据病理学特征与临床表现,椎体血管瘤分为二大类:稳定型(无症状性)和进展型(有症状性)。稳定型椎体血管瘤发病率很高,Laredo据尸检报道其发病率高达10%,但这类血管瘤没有临床症状,多偶然发现,稳定型椎体血管瘤病变长期稳定,临床上对这类椎体血管瘤不需特殊处理。
进展型椎体血管瘤虽然发病率很低,但临床上多表现在背部疼痛或脊髓神经受压症状。青壮年发病较多。好发于胸椎,尤其是第3~9胸椎常见。X线、CT及MRI可以明确诊断。血管造影则有典型表现:供血动脉(肋间动脉)明显增粗,分支明显增多、迂曲,毛细血管期可见多个血池;实质期椎体染色并超过正常椎体范围。但没有静脉早期引流,可与动静脉畸形鉴别。
介入治疗
进展型椎体血管瘤因不断发展而逐渐出现神经根脊髓压迫症状,也可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当进展型椎体血管瘤出现明显症状时,应给以积极治疗。手术进行椎板切除减压,结合放疗是传统的治疗手段。由于椎体血管瘤血供十分丰富以及其特殊的解剖部位,手术成功率不高,而且出血等并发症也较多。因此,介入治疗提供了又一可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主要适合椎体血管瘤的进展型,特别是手术前栓塞治疗已被多数学者接受。椎体血管瘤的治疗可以通过结合介入治疗、椎板切除减压术和放射治疗达到满意的治疗的效果。
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
主要为局部酸痛等不适,给予对症处理即可。
疗效评价
医院的研究表明:椎体血管瘤在介入栓塞术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其失血量在~ml,而单纯手术切除输血量一般在ml左右,多者达~ml,甚至因失血过多不得不中止手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