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腹部影像脾脏血管瘤的诊断要点及
TUhjnbcbe - 2021/1/28 8:38:00
武汉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25/4316558.html
脾脏血管瘤
  脾脏血管瘤(spleenhemangioma)为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尸检发现率为0.3%?14%。好发年龄为20~60岁,成人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儿童多为毛细血管瘤;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肿瘤生长缓慢,病史可长达数年。


  1.瘤体较小者,一般无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瘤体较大者可有腹胀表现。


  2.超声检查:超声表现多样,可为花斑状低、等或高回声。


  3.X线检查:可见脾区斑点状、星芒状钙化。


  4.CT表现:平扫为低密度占位性病变,轮廓清晰,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大血管瘤中央有瘢痕形成,表现为更低密度区;内有出血时,呈高密度;有钙化时,表现为散在的点状、星芒状钙化点或者肿瘤边缘线样钙化。增强扫描与肝血管瘤表现类似,小的血管瘤可于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大的血管瘤动脉期肿瘤边缘呈粗斑点状强化,逐渐向中心充填,延迟后与正常脾脏密度一致。


  1.类似于肝脏海绵状血管瘤,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且随TE时间的延长,信号强度递增,显示“灯泡征”。病灶一般边界清晰,信号均匀(图1A、B)。


  2.肿瘤中心有血栓形成、瘢痕存在时,可在T1WI表现为更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


  3.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边缘呈粗斑点状强化,逐渐向中心充填,表现为“快进慢出”特征(图1C?E)。较小的血管瘤也可于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

图1脾脏血管瘤

A

B

C

D

E

A、B.T1WI和T2WI脾脏内见类圆形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显著高信号,信号均匀,边界清晰;

C?E.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轻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对比剂逐渐向病灶中心充填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
1
查看完整版本: 腹部影像脾脏血管瘤的诊断要点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