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43男子发生胸痛就医后死亡,疑似心肌梗死
TUhjnbcbe - 2025/2/25 1:42:00

一名正值壮年的男子,因咽痛胸闷就医,医院死亡,家属要求尸体解剖,最后的真相却令人唏嘘不已。

事情是这样的。

43岁的李某,已经是个20多年的老烟枪了,中间有过几次戒烟的经历,但每次都没能坚持下去。2年前,他还被诊断为了高血压。众所周知,抽烟是高血压病症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医生劝他戒烟,有助于控制血压,但他也不以为意,平时就服用降压药来控制。

出事的前几天,李某感觉自己咽喉有点痛,胸口也有点轻微的疼痛,就觉得自己可能有点感冒,就到药店买了感冒药自行服用。但是,服药之后,还是觉得咽喉痛,走几步,胸口比之前还疼。服了药,症状没减轻,反而还加重了?

这时李某正巧想起之前听说的胸口疼,可能是冠心病、心肌梗塞的症状,于是立马上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医生看看。接诊医生在了解到李某有2年高血压病史的情况后,也考虑到有心肌梗死的可能,于是立马给他做了心电图。但是连续做了好几次,心电图都没什么异样。

考虑到他胸闷胸痛症状没有明显缓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考虑有可能是心肌炎,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李某于医院,挂了急诊号。医院的医生在初步问询翁某的症状后,了解到他这次是第一次发生胸痛症状,每次持续几分钟左右,间断性的疼痛,走起路来有胸闷,咽痛的症状算是有几天了。

在初步的心肺听诊未发现异常的情况下,医生给他又做了一个心电图,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没有心肌梗死表现。此外又做了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检测。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当急性心肌梗死时,因心肌细胞坏死,心肌内的多种酶就会释放出来,因此测定血清中心肌酶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肌钙蛋白也是心肌损伤坏死的标志物。当出现心肌梗死时,这两项指标都会出现明显的上升。

但是结果刚出来,这两项指标都是正常的。也就是说,排除了李某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正当医生在思考他的病症时,护士的一声尖叫打断了他。李某突发昏迷,已经摔倒在地上。

出于多年的急诊经验,医生马上开始指挥抢救,安排人员将其抬上抢救床。医生判断他已经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护士马上开始给他做心肺复苏,医生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心电监护,并让人马上联系患者家属。

在经历40多分钟的抢救后,结果李某最终还是死亡了。

这时家属来了,李某的妻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老公上午出门就是因咽痛买个药,看个病,医院呢?这令她无法接受丈夫已经去世的现实。

她认为自己丈夫平常身体还算健康,医院却反而突然死亡了?自己的丈夫之前的检查已经表明不是心肌梗死,后面又突然昏厥,在抢救过程中,医院方是不是存在抢救不及时、救治措施不当?

于是,李某的妻子便联系了律师,封存了病历,还要求对丈夫尸体进行解剖,要弄清楚为什么翁某一个好端端的人,怎么就突然死了。

经李某妻子签字同意后,李某的尸体解剖进行了检查。

最后的结果却让所有人都傻眼了,死者的确不是心肌梗死,但是却得了另外一种比心肌梗死还要恐怖的疾病:主动脉夹层撕裂。

让我们了解下什么是主动脉夹层撕裂?主动脉是人体内最粗大的动脉,是向全身器官输送血液的主要导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动脉。主动脉是分为三层的,分别是内膜、中膜、外膜,三层是一个紧密贴合的整体。

但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先天性心血管病或者一些病毒等影响,主动脉的内膜出现撕裂,血管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的地方进入到主动脉的中膜,使内膜和中膜分离,血管壁由完整贴合的三层结构中多出了一个空腔,我们称之为“假腔”。部分血液流入这个假腔,并对真正的血管腔造成挤压。

血管壁随时可能进一步撕裂破裂,换句话说,就是大家常说的爆血管,患者往往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基本当主动脉夹层破裂后,患者会出现剧烈胸痛,大量出血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死亡速度相当快,大部分患者从就诊到死亡不到3小时。

李某,正值壮年,最终却因主动脉夹层破裂,来不及诊断就离开了人世,给家庭带来非常深的痛苦经历。

那么如何预防主动脉夹层呢?

1、避免高血压。大部分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都患有高血压,高血压使动脉长期处于应急状态,血管壁易出现老化,导致内膜出现破裂,从而形成了主动脉夹层。

因此建议高血压的患者要遵照医生的指导和意见,合理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

2、保持良好的情绪心态。当生气动怒、焦虑恐慌等情绪出现时,会影响到个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正常的作息,早睡早起,少熬夜,不要暴饮暴食,少吃油炸食品,也可以预防主动脉夹层等形成。

4、医院检查。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病症的人群,其血管的结构本就较常人要差一些,因此要做好病情的监测工作,可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主动脉夹层。

#心血管#
1
查看完整版本: 43男子发生胸痛就医后死亡,疑似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