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对大学老师的金婚约定自
TUhjnbcbe - 2024/7/8 16:54:00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陈素萍

9月17日,在杭州师范大学西斗门校区的一楼教室里,78岁的沈慧麟在一张《浙江省遗体(组织)捐献志愿书》上签下名字,卡号是zjhzu。

沈慧麟和爱人王德琳都是杭师大的退休老教师,今年是他俩结婚50周年,在金婚之年,这对老教师做了一个早在10多年前就商量好的事情:将遗体、眼组织,其他可用组织,全部捐献。

其实,早在9月8日,老两口就上交了《自愿捐献遗体登记表》。沈慧麟说:“我爱人去年查出了胰腺癌,现在身体不大好,她最近总是催我赶紧办好这件事。了却了这一桩心事,也是我们夫妻俩最后的约定。”

厚养不葬,最好的怀念是品德延续

虽然是夫妻共同的决定,签字当天,由于身体原因,王德琳老师没来,沈慧麟一人到场。沈老个子不高,一只黑色皮包斜挎着,一身灰色衣裤干净整洁,大步走进教室。

为什么要捐赠遗体,沈慧麟老人讲解的逻辑非常清晰,声音也是中气十足。

“最初的触动,来自于我母亲。我母亲死后,她就是没留骨灰,没弄坟。早在60年代,我母亲就和我们讲,死后从简,死后让子女大操大办,还不如活着的时候给我吃一块豆腐干。”沈慧麟说,他母亲是一位退休工人,虽然文化不高,但她善良、俭朴。

沈慧麟母亲是在92岁那一年走的,抢救了9天还是没了,先送了殡仪馆,然后骨灰应该是由他哥哥姐姐洒在了钱塘江里。

十多年前,当沈慧麟母亲去世后,沈慧麟夫妻俩就讨论了这个话题,觉得自己应该比母亲更进一步,当离开人世的那天,遗体决定要无偿捐献给出去。

自沈慧麟的母亲开始,“厚养不葬”这个理念就一直被这家人所接受并提倡。

沈慧麟的母亲生前,一直和他们住在一起,现在沈慧麟也一直和女儿一家住在一起,“我母亲从小教育我们‘事情要抢着做,好东西要让着吃,家里人要谦让和睦’。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哭着来到人间,笑着走向天堂。做这个决定,也没太多想法,就觉得死后遗体就那样烧掉蛮可惜的。最重要的是,人活着的时候,要早点尽孝。”

捐献遗体这个想法,早几年前,沈慧麟、王德琳夫妻俩就和自己的女儿、女媳、外孙女说了,小辈们也表示支持和尊重老人们的意愿。

沈慧麟说:“我母亲之后,现在轮到我们了,捐献的另外一个原因,觉得是不要给小辈添麻烦,不用举行什么追悼会,不用什么修坟造墓的,每年也无需上坟,把好的品德、习惯、做派这些精神上的东西传承和延续下去,不是更有纪念意义啊!”

相伴50年,携手游过五大洲

都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对于沈慧麟和王德琳来说,他俩的姻缘仿佛更加“命中注定”。

婚前,两人已经是亲戚。沈慧麟笑着说:“我嫡亲的哥哥,是我爱人嫡亲姐姐的丈夫,也是很巧,就这么认识了。”

泛黄的结婚证,一直被老人珍藏着,本子上没有一个破角。证书被正面写着“计划生育勤俭节约”八字标语。证书里面,当年27岁的沈慧麟和当年25岁的王德琳于一九六九年九月十五日自愿结婚领证。

“年结婚,今年是我们结婚50周年,也就是金婚。很早之前,我们就决定,到金婚的时候,来做这一件事情,感觉更好。”沈慧麟说,这一辈子,除了最早工作那些年,他们俩从来没分开过。

年,杭师大当时还是杭师院,正在招人,南开大学化学系毕业的王德琳已经工作了几年,但身为杭州人的她想着回杭,就报名入职。

那时候,沈慧麟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作。分隔两地多年,去杭州或者去上海,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还是沈慧麟下了决心,年,为了家人团圆,祖籍江苏无锡的他,从上海来到杭州,也一并入职杭师院工作。

自此,两人一同上班一同回家,再没分开过。杭师大离退休工作处处长吴烨说:“沈老师和王老师,算是我们学校出了名的恩爱夫妻,几乎形影不离,做什么事都要在一起。几十年携手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退休后,一起上老年大学一起旅行。临老了,签下遗体捐献协议,完成最后约定,也是一起签。”

杭师大老年大学面向社会招生,沈慧麟和王德琳所在的旅游文化班现有学员约80个,而沈慧麟也当了快十年的班长。吴烨说:“他们夫妻在班级很有威望。虽然都是老人家,但会像老师一样关心着这个班级的其他人,班级氛围很好,早到的人抢着打水,基本没有迟到的、课上吃东西的人,而且经常组织活动。”

在沈慧麟这个班长的组织下,加上王德琳的辅佐帮忙,全班年开始国内游,年开始国外游,这个班已经出游了50多个国家。

比如,年的美国17天游,沈慧麟做足了功课,他跑了杭州8家旅行社拿了所有的行程单,再向定居在美国的朋友请教,最终确定下景点、线路、价格,并在班上公布,征集大家的意见后修改,最后再去找旅行社接单。

“60岁退休后这十几年,外孙女也大了,工作也不忙了,算是我们俩最开心、最自在的日子。”采访中,沈慧麟重复了好几遍,似自语,又似梦呓。

王德琳有一本电子相册,上面详细记录着这些年他们跑过的美景,“由于身体原因,我们俩去得少一些,没有50个国家,但也去过40多个国家,基本上足迹遍及了五大洲,以及国内主要的旅游胜地。”

噩运突降,决定将死后遗体捐献学校

但有时,命运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总在不经意的时候,把美好摔碎一地。

“听说您老伴身体不太好?”面对这个问题,侃侃而谈的沈慧麟突然不说话了,眼眶泛红,快速深吸了几口气才开口,“一定要说这个话题吗,好吧,也不避讳了。”

年4月30号,老两口结束了日本奈良、大阪的旅程。随后参加了去年5月7号的体检。噩耗突然传来,王德琳被告知查出了“癌中之王”胰腺癌。5月24号就做手术,胰腺切除了一半,脾脏全部切除。然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该用的药都要用。

沈慧麟随身携带了一本相册,是十几年前拍的。沈慧麟一边翻看,一边一字一顿地说:“去年手术后,当时医生告知我们,可能只有半年的寿命。现在王老师还在,我们已经赚了好几个月,真的已经赚了,我们现在就想着,过好每一天。”

年,沈慧麟曾被告知查出了肝癌,B超、CT都做了,最后在一位上海名医那确诊为血管瘤。年,沈慧麟还有过一次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中风,但现在身体检查都很好,没有一点后遗症。

“有时候,我静下心来,就会这样想,是不是我们家的好运气都给了我,我爱人的那份也让给了我,如果运气能分,我想给她一点也好,如果又是虚惊一场该多好。”沈慧麟喃喃道。

现在,每天早上6点,沈慧麟会准时起床,第一件事是为爱人泡营养粉,第二件事是亲手为爱人煎中药,“听说自己煎效果更好,我已经煎了一年多了,只要效果好都会尝试的,而且每次也用不了一个小时,很方便的。然后我出门买早餐,买菜,每天很充实。”

生病后的王德琳一直很乐观,女儿、女婿、外甥女也很孝顺,他们家从来没有哭哭啼啼过。沈慧麟说:“人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有各种各样的波折,总要面对,把问题理一理,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最近,王老师身体现在越来越差,她总是催我,想早点把捐献遗体协议签了。”

zjhzu,这个捐献志愿书卡号也有特别的含义。前面的字母是杭师大的拼音首字母,随后则是今年教师节的日子,外加最后的“01”号。

医者父母心,师者何尝不是,枯叶化泥更护花。沈慧麟说:“杭师大不是有医学院嘛,学院里面的学生以后是要当医生的,我和王老师都是学理科的,我物理、她化学,除了要教理论课,还要指导实验课,做实验是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的,包括实践设备和器材等。医学院学生做实验,自然也要有相应条件和设备,我们想人体一定是需要的。等我们死了以后,能够将遗体捐献给学校,用于医学教学、研究工作,也算是为老单位杭师大做了点小事情,觉得很有意义,也是蛮高兴的一件事情。”

新闻+

捐献者,生前人生百态、各不相同,大学教授、货车司机、国企职工、年轻学生……但不同的人生,一样的伟大。医学界将这些遗体捐赠者尊称为“大体老师”。

杭师大医学院实验中心主任楼佳庆告诉记者,该校目前共有“大体老师”编号已经多了,“现在社会开放了,观念改变了,从最初每年只能几例,现在每年已经增长到69例左右,但凡有志愿捐献意愿,不论远近,不论大小,我们都会去接收。”

楼佳庆说:“之前有过夫妻共同签署志愿书的,但一般只有一位是杭师大教职工,另一位是校外单位的。这次签署的两位都是学校教职工,这还是杭师大历史上第一次。”

据悉,遗体捐献者身故后,就要进行遗体移交和捐献见证。

一般情况下,遗体捐赠者在过世8小时内急速冷冻保存,在教学使用时再复温,从而能够保证遗体的新鲜程度,让学生能在最接近真实的人体上进行模拟手术训练。

捐献者身故后,遗体接收单位会派出专人专车接运遗体。接运遗体时,接受方必须开具《遗体捐赠证明书》及家属签字的《遗体捐赠确认书》,捐献者及家属的身份证复印件等。这一切手续必须要捐赠方、接收方和见证方三方同时在场,同时签字。

在仪式结束时,三方必须面对捐献者的遗体手持菊花,深深三鞠躬,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

接受到遗体捐献者的遗体后,就要立即处理。器官捐献的遗体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手术,取出需要捐赠的器官,比如眼角膜要越快越好;而用于医学研究的遗体就要进行医学防腐处理。

进行手术前或者是医学防腐处理前,都必须默哀一分钟,表达对逝者的尊重。经过防腐处理的遗体到保存一年左右,才会用于医学教学、研究工作。

楼佳庆说:“每年清明前后,学校都会欢迎家属前来吊唁。一般三年之后,如果家属有要求,可以领回骨灰。丁桥那有个花园地下室设置了志愿者纪念馆,钱江陵园也有专门的志愿者生态陵墓,这些都可以供人寄托哀思。”

“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每次实验前都要鞠躬行礼。解剖前,师生低头默哀一分钟,表达对逝者的尊重。

一位捐献者,从签订捐献协议,到过世之后,经过医学处理,到最终成为实验台上的“大体老师”。

逝者,他们延续生命,感恩大爱,传递温暖和希望。

生者,他们也表达着一份感恩和一份尊荣。

1
查看完整版本: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对大学老师的金婚约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