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松生长期间落叶枯*逐渐死亡病因分析与对策
摘要:白皮松在生长阶段中出芽率较低且积累较多枯*落叶,由此生长势逐渐减弱。因此,笔者具体结合特定城市公园树木病变规律进行细致考察,从中总结白皮松针叶枯*成因,同时联合各类手段加以合理防治,进一步避免经济损失结果的扩散。
中国论文
关键词:白皮松;针叶枯*;病因解读;防治手段;生长规律
1.我国城市园林生态改造期间白皮松生长状况调查记录
透过某白皮松种植区域布置状况观察,特别是随着特定区域气温不断提升,使得已经出现枯*落叶的白皮松整树或者部分侧枝迈向干枯、死亡危机,由远处观望片片赤枯。其在林间的具体分布特征表现为:株间受害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有明显的聚集隐患,而根结始终有松大蚜危害。尽管最近阶段防治情况已有好转,但是此类植被健康生长趋势仍旧不容乐观。其中发病的白皮松始终呈现零星分布特征,结合田间观察结果证明不存在明显发病中心,借助扩大镜观察并未发现重大病害特征,由此便可初步排除病虫害对植株生长不良的影响特征,毕竟远离高速公路的植株生育状况还是比较可观的。
2.白皮松针叶枯*病害的滋生原委研究
采集健康生长以及边行树下的15cm深度的土壤样本,同时联合当地灌溉水资源加以化学检验,发现土壤内部以及灌溉水的EC数值并不高,证明内部盐分并不至于制约白皮松健康长久生长结果,同时pH值朝着碱性方向倾斜。依照田间观察记录结果加以初步判定,因为土壤不适而造成的生理病害结果。由于白皮松比较喜欢偏酸性土壤环境,上述种植条件基本符合要求,唯独土壤偏向碱性,相应地便制约着此类植株的正常生长实效。有关细致线索内容表现为:
2.1地势过低,排水性不足
园林内部花卉生长需求限制,使得日常浇水频率加快,特别是在降雨天气后极易衍生坑内积水现象,树木根部长期浸泡便会导致溃烂死亡结果。
2.2土壤自身碱性过重
由于园林本身毗邻高速公路,在圃地初步建设过程中,下部位置包含石灰渣等对土壤理化性质加以摧残,使得植物生长环境进一步遭受破坏。而实际上白皮松种植坑内部土壤经过挖掘后结构会相对疏松一些,尽管树木栽植初期生长趋势较为可观,但是后期因为根部养分跟进受阻而使得树势衰弱迹象更加显著。
3.加强病虫害综合处理力度
3.1休眠阶段防治手段
在冬季进行土壤重新翻耕,保证波尔多液反复喷射2次过后,于早春向叶面喷洒5°Be石硫合剂药剂2次,对于白皮松病虫害问题预防功效较为优良,需要引起绿化工作人员的全面关注和灵活应用。
3.2松大蚜危害期内预防策略
主要就是向树冠喷洒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以及有机溶液肥料蓝太800倍液,其间可以考虑进行扑虱蚜1000倍液进行单位10分钟频率的辅助喷射,确保连续衔接4次左右。事后证明此类预防手段控制实效优良,2次用药过后的病虫死亡率达到90%。
3.3合理改良土壤通透性
具体就是在树冠实际投影空间内部进行挖沟,其中沟深70cm,内部工作人员应确保在秋季额外施加合理数量的磷钾肥,配合发酵腐熟的鸡粪与硫酸亚铁等,保证肥后快速用水将土壤浇透,保证日后以半个月为周期进行3次施肥。平常平时加强现场管护,保证雨后能够适当松土调整。此外,现场工作人员还应准确掌握日常浇水频率和时间规范要求,能够在入冬前期进行鸡粪浇撒2次,借以调整土壤既定物理结构和通透效果,并稳固树苗增长趋势。
3.4加强白皮松的水分管理
在浇水时要严格控制“干透浇透”,保证白皮松树下不出现绿苔,经常翻动树盘的土壤为白皮松根系透气。
3.5合理修剪,清除病原
及时剪除树上发病、枯死枝叶,虫卵枝,重叠交叉枝,以增加通风透光,利用光能,增强树势。
3.6提高植物抗病性
生长季在树冠投影范围内浇灌生态环保型,功能性的植物生长液蓝太400倍液(15kg/次,隔7~10d灌第2次,15-20d后灌3次)。蓝太的主要成分壳聚糖进入土壤后,可以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物质,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改良其微生物区系,促进有益菌的增生,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同时又可修复活化细胞,促进根系发育,使树木萌发新芽,叶色逐渐变绿。
4.结语
综上所述,白皮松生长期间日常管理工作极为琐碎,包括土壤酸性、水分以及养料供应实力调整等,必须引起绿化改造工作人员关注,争取以此规避任何虫病灾害滋生结果,进而为现代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维持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责任编辑 荷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