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在沪逝世,享年
TUhjnbcbe - 2023/8/16 20:13:00

“我活着一天,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如果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斯人已逝,音容犹在。

今天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原第二*医大学副校长吴孟超因病医治无效,于上海逝世,享年99岁。

吴孟超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从医70多年,吴孟超自主创新30多项重大医学成果,创建我国肝脏外科理论基础,主刀完成包括我国第一台中肝叶切除术在内的1.6万余台重大肝脏手术,使我国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均达世界领先水平,肝癌患者术后最长存活已达45年。

难以忘记,年过九旬时,吴孟超依然奋战在无影灯下。医者仁心仁术,定格在我们心中。

难以忘记,他的殷切话语。“为医之道,德为先。”这位国之大医,披肝沥胆一辈子,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当好医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01

96岁仍奋战在无影灯下

救治病人“如果前怕狼后怕虎,那禁区永远是禁区”

和最凶险的肝癌战斗了一辈子,吴孟超一身是胆,堪称医学界的一位“猛士”。

随着吴孟超去世的消息传开,他的弟子以及医学界的同道、后学们,陷入一片哀思。

很多人不约而同提起这一幕,那是年1月,97岁高龄的吴孟超主动响应国家院士制度改革,光荣退休了。

“现在看来,回国、学医、参*、入*,这四条路的正确选择才让我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我庆幸自己的选择,也永远感激*和国家,感谢部队这个大家庭对我的教育培养。”在职业生涯迎来“谢幕”的时刻,吴孟超脸上泛着祥和的笑容。

鲜有人知的是,就在这退休的前一刻,他仍奋战在无影灯下。

年8月,96岁高龄的吴孟超还为病人切下10公分大的肝肿瘤。“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会一直看门诊、做手术,为更多患者解除痛苦,直到做不动的那一天。”

不少医界后学回忆吴孟超,都会说到他的手。

这是一双神奇的手:由于常年握手术刀和止血钳,吴孟超的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曲,但上了手术台,不仅手不抖,站上一个多小时也没问题。

只要不出差,吴孟超都会亲自上台手术,坚持每周主刀至少3台疑难肝胆手术。在手术台边,他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很多年轻人都会腰酸背痛,但这位90多岁的老人却体力惊人,总是能够一丝不苟地将手术精彩完成。

周围的学生们,还记得吴孟超坐诊看病的情景:常常一上午不喝一口水,无论是初诊病人还是复诊病人,他都不厌其烦地给病人解释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有学生心疼老师,会偷偷塞给他牛奶,却从未见吴孟超喝过。

“喝了要上卫生间,会耽误看病,这些病人大都是外地赶来的”“你知道挂我的号多不容易?你知道病人和家属心里有多急吗?要帮他们早点看好,让他们可以及时赶回家。”在吴孟超的眼里,病人当仁不让排在首位。

▲年,96岁高龄的吴老仍坚持每周出门诊、做手术。

与一般医生不同的是,吴孟超专收走投无路的重症病人。

怀着如此大爱,他完成了一例又一例教科书般的经典手术。

年,安徽农民陆本海挺着像孕妇一样的大肚子前来求诊,经过12个小时手术,吴孟超大汗淋漓地给他切下一个重达18公斤的瘤子,这是当时世界上切除的最大肝血管瘤。

曾有一位女患者被诊断出巨块型肝癌,吴孟超亲自主刀,用了3个多小时成功为她切除了近3公斤重的肝细胞腺瘤。出院时,她的爱人抑制不住内心激动,“吴老,我已经打听过送给您锦旗的太多了,都没地方挂。您对钱财名利又十分淡薄,我也不知道如何感谢您,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金’,我就送点*金给您。”他说着,便流泪给吴孟超跪下了。

吴孟超有一句名言,在业界流传甚广:“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人”。

冬天查房,他会先把听诊器焐热;做完检查,他会帮病人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把鞋子放好;每年大年初一,他都会穿着*装,带领值班医护人员,到病房里去给住院病人拜年。他往往会先搓搓双手,再将温暖的手伸向病床……

曾有人劝吴孟超,“您早就功成名就了,也该享享清福了,整天上手术台,万一有个闪失,别影响了一辈子声誉。”吴孟超听闻,只是淡淡笑了笑,“救治病人是不该怕承担风险的,如果前怕狼后怕虎,那禁区永远是禁区。”

对于吴孟超而言,肝癌便是今生最大的敌人,手术室则是一辈子的战场,“一直战斗下去”便是铮铮的从医誓言。就是凭着这股韧劲,从医70多年来,他将数万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02

组建“三人小组”发起挑战

誓把中国这顶“肝癌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

熟悉吴老的人都晓得,吴孟超的左胸前,总是佩戴着一枚鲜红的*员徽章——这份忠诚,源于他少年时的红色记忆。

年夏天,吴孟超出生在福建闽清的小山村。

五岁时,他随家人移居马来西亚,在当地中学毕业时,他和同学们主动把聚餐费捐回国内给中国共产*,不久后竟收到领导人发来的感谢电,这封电报像烧红的烙铁一样,在他年少的心里烙上了红色印记。

▲青年时期的吴孟超

抱着“行医救国”的朴素想法,年,吴孟超回国后考取了同济大学医学院,成了“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学生。

▲年,17岁的吴孟超毅然归国,图为当年归国的护照。

彼时,吴孟超便为自己定下了高远目标:当一名像裘法祖那样的外科医生。

然而,摆在这名年轻医生面前的挑战并不小。

医学研究表明,中国是肝癌的高发国家。全球每年约有62万新发肝癌病例,其中55%在中国。

上世纪50年代初,国内肝癌防治领域一片空白。身为外科医生的吴孟超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开始向肝脏外科领域进*。

▲吴孟超在研究肝脏模型。

当时,一位外国专家看到吴孟超等医生们所处的简陋研究环境,断言“中国肝脏外科要赶上我们的水平,起码要30年!”吴孟超听后,愤然写下“卧薪尝胆、走向世界”8个大字,立志将自己的奋斗方向与国家需要结合在一起。

吴孟超决心,要把中国这顶“肝癌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

于是,他组建肝脏外科“三人小组”,向“癌中之王”发起挑战。

▲年,由吴孟超(右)、张晓华、胡宏楷组成的“三人研究小组”向肝脏外科进*。

年,吴孟超团队创立中国人肝脏“五叶四段”的经典解剖学理论,奠定了我国肝脏外科的理论基础;

年,他主刀成功完成第一例肝癌切除手术,发明“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法”,开创我国肝脏外科手术止血方法先河;

年,吴孟超成功完成世界首例中肝叶切除术,使我国迈进国际肝胆外科的前列……

仅用七年时间,他便带领团队从无到有,不断创新,实现了我国肝脏外科理论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重大突破。

▲吴孟超首创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

03

助推中国肝脏外科事业再一次腾飞

“借助平台快培养人才,快出人才”

吴孟超曾说,“从医这么多年,我时时记住老师裘法祖教授讲过的一句话‘医术有高有低,医德最是要紧’。”

从风华正茂到年至耄耋,他的初心始终未变——攻克肝癌,助推中国肝脏外科事业再一次腾飞。

从医70年,救人无数,吴孟超也感慨过岁月。

“我老了,能工作的时间不多了,培养出超过自己的接班人,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对我最大的奖赏。”在他的培养下,一批以院士、长江学者等组成的学术人才梯队脱颖而出,多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大多已成为我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

摘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大家觉得这已是吴孟超的事业顶峰,但他并未停歇,将国家和*队奖励的万元全部捐出后,又联合了6位知名院士向国务院提交了“集成式研究乙型肝炎、肝癌的发病机理与防治”的建议案,被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九十多岁的吴老仍然奋战在无影灯下

此后,80多岁高龄的吴孟超一直为创建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四处奔波。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1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立项,这是我国继组建国家纳米中心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中心。

而后,他又带着团队精心选址,最终选定在嘉定区安亭镇建设国家肝癌科学中医院安亭新院。

筹建期间,吴孟超数次赴京协调沟通相关事宜。一天,吴孟超汇报结束,非常疲惫,每走几步就要扶着墙休息一下。随行人员感慨,“吴老这个年龄了,不但要亲自上手术台开刀,还要为筹建新院不停奔波,真是蛮拼的。”

年初,一座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建筑正式竣工。那天,已经95岁高龄的吴孟超激动异常。

如今,以吴孟超名字命医院和他遍布全国各地的学生,以点点星光照亮中国肝胆外科事业的广袤星空,践行着吴孟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挚信仰。

▲在吴老的主持带动下,国内、*医院医院不断取得飞跃发展。

披肝沥胆一辈子,有人记得吴孟超说过这样饱含深情的一段话,这或许是他最真挚的愿景:“我已经90多岁了,还能做多久?不知道。因此,我们要赶紧建立平台,借助平台快培养人才,快出人才。有了人才、有了平台,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就能开展下去,20年、30年、40年总能解决问题吧?到那时候,我在天上看……”

仰望星空,天上确有一颗“吴孟超星”——这颗运行在浩瀚宇宙的号小行星,在不知疲倦地散发着光芒,一如吴孟超的初心,明亮永恒。

作者:*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源:院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源:文汇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在沪逝世,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