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上午,上海市细雨斜横,中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院士的遗体告别仪式在龙华殡仪馆举行。
身覆*旗,于鲜花丛中安眠。前来道别的人们眼泛泪光、脚步缓慢,用一束束鲜花和一次次鞠躬,表达着深深地爱戴和不舍。
22日13时02分,吴孟超院士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年,5岁的吴孟超从闽清出发,随母下南洋,到马来西亚投奔父亲。从8岁开始,个子矮小的吴孟超在大马割橡胶,练就一双“拿刀巧手”。
吴孟超初中还没毕业时,国内的抗日战争开始了。毕业时,在他的号召下,全班将毕业聚餐费用捐赠给抗日根据地延安,还收到了毛泽东和朱德发来的感谢信。
六位准备奔赴延安参加抗日救亡的热血青年在昆明合影(前排左一为吴孟超)
年春天,年仅18岁的吴孟超与同学相约一同回国抗日。年秋天,吴孟超考入因躲避战乱,迁徙到四川李庄的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
更为幸运的是,一踏进医学大门,他便有幸遇到了裘法祖教授。裘法祖教授早年留学德国,其精湛的外科手术技术被誉为“裘氏刀法”。
中国是肝病大国,然而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国内的肝脏外科还一片空白。此时裘法祖指点吴孟超,肝脏外科值得闯一闯。
国外的一些专家认为,中国人不敢也没能力解决肝脏外科这个重大的临床问题。
年,“吴孟超三人小组”首次提出“五叶四段”肝脏结构理论,找到了打开肝脏禁区的钥匙。
年,吴孟超在制作肝脏血管铸型标本
在当时所有肝脏手术中,中肝叶切除手术难度最大,危险性也最高。年,吴孟超为一名中肝叶肿瘤患者手术,中国首例中肝叶切除手术取得成功,中国一举迈入了世界肝脏外科的先进行列。
年,第28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在他前面发言的两位专家加在一起的肝癌切除术共18例,而吴孟超一个人就做了例,专家们被这组前所未闻的数字惊呆了。
吴孟超的手术刀法稳、准、快,被称作“吴氏刀法”,他的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弯曲明显畸形,这是常年握手术刀和止血钳带来的影响。
翻译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切除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创下世界肝母细胞瘤切除年龄最小(4个月)的记录……在肝胆外科领域,吴孟超创造了医学界无数个第一。
许多疑难重症患者一定要找吴孟超看病,“让吴老摸一摸,死也无憾”。
年,一个女孩的肝部长了比篮球还大的肿瘤,肿瘤紧挨着肝动脉,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大出血。医院敢为她做手术,她和母亲去上海找到了当时已经82岁的吴老。
很多人劝吴孟超,别人都不敢切,你切了,万一出了事,你一辈子的名誉可就没有了。
可他笑着说:“名誉,那算啥?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嘛。”两天后,患者从昏迷中苏醒,重达9斤的瘤子被切了下来。
吴孟超诊断病人前,会先搓热双手再帮病人将衣物撩起来检查,会用自己的额头贴着病人的额头试体温,每次查房都不忘帮病人把鞋子摆正,方便下床。
医院定下不少规矩:如果病人带来的片子能诊断清楚,决不让他们做第二次检查;能用普通消炎药,决不用高档抗生素;手术缝合尽量用手工,因为用吻合器,患者要多花好几千块钱。
“你们得罪我不要紧,但是不能得罪我的病人。”这是他用的最多的一句话,七十余年从医路,他把一万六千多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当时89岁高龄的吴孟超,仍保持着年均台的手术量,在手术台上他练出了“三功”,站功、饿功、憋功,要憋着小便,否则再消*换衣服很麻烦。
两年前,97岁的吴孟超依然坚守在手术台旁,他说:如果真的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也是我最大的幸福。
吴孟超深知,就算自己的“刀法”再高明,也只能救治有限的病人。
他将国家和部队奖励的万元全部捐出,成立医学基金,用于扶持肝胆外科领域的青年才俊,还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几十年来先后培养近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
在学生的眼中,吴孟超是位颇为严厉的老师。但他们知道,吴老批评你了,骂你了,那是好事情。用吴老的话说“我对学生,越喜欢的,训的越厉害”。
病历上一个错别字都不能有,病人的年龄也不能写错。吴孟超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学生写的“医嘱记录单”,没发现毛病,仍把桌子敲得“咚咚”响,说句“字写得不好”。
退休前,医生们怕累着吴老,一天只给他排一台手术,吴老有点不开心:“怎么,嫌我老了?”其实,90多岁的吴孟超手术仍然做得又快又好。
对于吴孟超的离世,学生们都难以接受,他们本还筹划着老人家的生日,觉得吴老至少能活过今年8月31日,活过岁。
吴孟超走了,但天上的小行星“吴孟超星”还在。因为他的功勋卓越,国际小行星中心于年7月26日发布公报,第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吴孟超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