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要共情,但真正去了解一个人的感受是极端困难的一件事情。对于遭受创伤的弱势群体和残疾人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打破固有行为模式的勇气和力量,而不是软弱的同理心。不共情的相处模式对于其家庭成员来讲,也有更好的疗愈效果。
年上映的法国电影《触不可及》是一部值得N刷的电影。它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高位截瘫的亿万富豪菲利普和出身贫民窟的黑人护理工德里斯之间发生的那些让人捧腹大笑之余,又让人潸然泪下的感人故事。这部电影一上映,就成了法国人最爱的电影之一。据统计,每四个法国人当中,就有一个人因为这部电影走进电影院,豆瓣评分高达9.2分。
故事的两位主人公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身份地位,学识教养,性格爱好。
但如此不搭的两个人,偏偏就对了彼此的性子。在平日的相处中,这个“毫无同情心”,经常嘲笑打趣主主人的德里斯唤醒了菲利普沉寂的心灵,让其敞开心扉,重新找回了活着的意义,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而莽撞的德里斯也在菲利普的指导下,从一个问题少年成长为一个成熟有担当的男人。
我们对这段“奇缘”表示感动和惊叹,感动缘分的奇妙,惊叹命运对两人如此不公但又如此眷顾。
因为接触过许多弱势群体,我也从菲利普和德里斯的相处里看到了一种全新的“不共情”的相处模式,这种不共情的相处模式带给我许多启发。
本文将从三方面讲述这个问题。
1.遭受意外造成身体残疾的人,他们的痛苦到底来自身体还是心灵?2.心理疗愈是“共情”还是“不共情”?3.对于家里有残疾人,重症病人的家庭来说,“没有同理心”的相处模式会带来怎样的改变。
01.菲利普说:我真正的残疾不是坐在轮椅上,而是失去她。
影片中的富豪菲利普爱好极限运动,他在一次跳伞运动中发生了意外,捡回来一条命,却造成了高位截瘫,从颈椎以下变得毫无知觉,生活完全依靠护工护理。
他从一个上层社会的富豪变成了一个完全不能自理的残疾人,人生遭受了重大打击。所幸他有足够的财富和地位,他的管家,厨师,司机,私人护理等很多佣人能够照料他的生活;他的朋友和亲属也会给他办音乐会,开画展,满足他的精神需求。
一切看起来都还不错,菲利普也表现的如大家期盼的那样,依旧保持着绅士风度,坦然地面对生活。
但是,他平静的面孔下是一颗渐渐沉寂的灵*。他受过的教养让他把自己的痛苦深深的埋藏了起来。
很多人会说,一个好好的人忽然坐了轮椅,自然是痛苦的。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肉体的受伤固然疼痛,但尚可忍受,精神的痛苦却难以疗愈。
菲利普深藏的痛苦在于失去他的妻子。
菲利普对德里斯说:“我真正的残疾并不是坐在轮椅上,而是失去她。”
菲利普和他的妻子感情深厚,但是他的妻子却早早离世。失去挚爱的痛苦让他承受不住。他跳伞的那天,天气十分的恶劣,他明知道这对于跳伞运动来说很可怕,但还是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想以此来排解心里的苦闷。
他出了事故,颈椎骨折,高位截瘫。如果说身体健全的他,还可以通过跳伞来宣泄心里的苦痛。那么受伤后已经身体不自由的他,连宣泄也做不到了。
人的心灵只能承担一定数量的痛苦。如果痛苦达到无法承受的程度,就会逃逸到思想深处,给埋了起来。——[美国]西德尼·谢尔顿
受伤后的菲利普在往后的许多年里,就这样把这种苦痛深深地埋藏着。
一个人肉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痛苦哪个更甚?
巴尔扎克曾说,有了精神上的痛苦,肉体上的痛苦就变得不足道了。
肉体上的痛苦可见,而精神上的痛苦却是暗哑的,这种痛苦就像被烟嘴点燃的棉被,悄悄地燃着,不为人所知。但它底下的火苗却在迅速地往外扩散,等到火势拔地而起,棉被再也无药可救。
所以我们时常会见到许多身体健康的人,因为忍受不了精神的折磨而选择结束生命。相反,很多身体有残缺的人却顽强乐观的活着。
菲利普的苦痛来自于他的精神上受的伤,如果看不到这一点,谁也没有办法帮到他,他只会在一日日的消沉中挨着,直到生命耗尽。
02.心理疗愈是“共情”还是”不共情“?
共情(empathy),也称神入、同理心,主要涉及的是对他人想法、情绪的体会和理解,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的能力。
在50多年前,心理治疗大师卡尔.罗杰斯提出了“共情”的疗愈方法。他指出如果治疗师能够设身处地地去理解病人的感受,就能够给病人以切实的帮助。
但真正去了解一个人的感受是极端困难的一件事情。“共情”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只言片语的安慰,更多时候所表达的不是“同理心”,而是“同情”和“怜悯”。
就如同菲利普身边所有的人一样,他们觉得理应去理解菲利普的痛苦,理应去照顾他,顺从他,满足他,让他尽量过得舒服一点。但这只是一种同情和怜悯,这样的“共情”只能给菲利普一个固化的病态的生存环境。
直到黑人小伙子德里斯走进他的生活,打破这种小心翼翼的平衡。
德里斯起初并没有想得到这份工作,他蹲了六个月的监狱,刚刚被释放。他来应聘纯粹是为了被拒绝,以拿到失业补助金。
他应聘的时候就大大咧咧地嘲讽了菲利普的幽默感,调戏了女助理。得到这份工作以后,他更是没有好好干活。
他在照顾菲利普穿防止肌肉萎缩的袜子时,大呼小叫地说:“天哪,这是女人穿的,我才不要给你穿这个。”
他为了知道菲利普是不是真的毫无知觉,用装着热水的水壶往他腿上倒!
他听到菲利普半夜痛苦的呻吟声,没有听从菲利普的指示,离开这里并关上门。而是抱起了菲利普,把他放在轮椅上,推着他走上了凌晨的街道。
他给菲利普的轮椅装上最大的马达,让他跑得快点!
他带菲利普去飙车。
他给菲利普吸烟。
他甚至跟他高位截瘫毫无知觉的主人讨论起了性高潮,带着他肆无忌惮地去“嫖”了一把。
影片中最让我感触的是德里斯“帮”菲利普追女朋友。其实说是“帮”,不如说是粗鲁的“赶鸭子上架”。他打破了菲利普一直以来写信的方式,而是直接拨通了对方的电话。他还把菲利普要寄给女笔友的照片,直接换成了他坐在轮椅上的照片,而不是受伤之前那个风度翩翩的菲利普。
这真的很冒犯,他丝毫没有顾及身体已经残缺的菲利普的想法,没去想他该怎么面对,会不会难堪。他更没有认同菲利普所说的,只是想在精神上交个朋友的看法,而是让他真正的追求这个女人。他的这些举动遭到了菲利普的仆人和朋友的一致反对,他们警告德里斯老实一点,他们让菲利普赶紧解雇这个不靠谱的黑人!
而事实上,他们不知道,恰恰是德里斯这种“没有同理心”的做法,与菲利普一贯的生活模式形成了激烈的冲突,这种冲突让菲利普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一个不一样的活法。他开始愿意倾诉他的痛苦,并且尝试跟上节奏去改变自己。
这让我想起美国作家伯内特的著作《秘密花园》里面的科林少爷和小老太玛丽。
10岁的科林少爷一直饱受“病痛”的折磨,他整日整日地躺在病床上,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他性格乖戾,脾气暴躁,经常歇斯底里的发脾气,所有的仆人都战战兢兢地侍奉他,顺从他,可他依然会悲伤的在半夜大哭。
直到坏脾气的小老太玛丽来到庄园。
10岁的玛丽也是一个孤僻坏脾气的小女孩。她失去了父母后来到姑父的庄园。她从来没有为别人着想过,也没有同情过任何人。因为她乖戾的性格,其他孩子都叫她“小老太玛丽”。
同样臭脾气的科林和玛丽相遇时,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争吵。科林少爷冲她发脾气,怨恨她不听他的话,不来陪他。玛丽也怒了,她不认为眼前这个病恹恹的小男孩有权利来干涉自己爱做的事情。
科林骂她,她也跳着脚去骂科林,科林说自己要死了,她就冲科林吼:
“你这个自私的东西,你总是拿死夸耀自己,你死不了,换成一个好孩子我或许会相信,可是你是一个坏的不能再坏的坏孩子!人人都顺着你,是因为他们把你看作一个快要死的可怜虫!”
倔强的玛丽丝毫没有同情科林,而是愤怒地指出科林的傲慢无礼和胆怯无赖。
从来没有见过有人敢这样对科林说话,他身边所有人都在小心翼翼地服侍他,不让他出门,不让他下床,甚至不让陌生人来看他以免吓到他。
可是听了玛丽的怒骂,他在愤怒之余,却有了一丝悄然的快活。因为这次争吵,他把埋在最心底的恐惧说了出来。他偷听了大人的话,一直害怕自己会长出一个驼背,害怕自己很快就会死去,这让他恐惧又自暴自弃。但现在,这种想法被玛丽给断然否定了!玛丽说他没有驼背,也不会死!而且重要的是,她的坏脾气告诉自己,她没有在敷衍他!
这样的争吵和冲突,给科林的生命掀开了崭新的一页。科林在这之后,爱笑了,能吃饭了,愿意出门了,最后终于从轮椅上站了起了,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小男孩。
玛丽和德里斯很像。
德里斯爱打趣人折腾人,玛丽更是无所顾忌。但恰是他们的莽撞和没有同理心,才会让菲利普和科林放下防备,学会倾诉和改变。一旦旧的思想被美好的思想取代,力量也会像潮水一样涌进他的躯体,让他的生命发生改变。
“共情”还是“不共情”?
我们总是提倡要共情,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体会别人的情感,不要与人起冲突。这对于普通的人际关系来说或许有很大的好处,但对于残疾人,身体和心灵都有创伤的人来说,却显得浅薄和敷衍。
德国著名的家族系统排列大师波特.海宁格就曾说过:我没有同理心。他指出,很多时候在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时,从一开始就要打断他们的描述,否定他们的问题。因为他们从一开始的行为模式就是病态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重来,引导他们走上一条崭新的路。
无疑,德里斯正是无意中做到这一点,才唤醒了菲利普沉寂的灵*,打开了一扇走向美好的门。
3,对于家里有残疾人,重症病人的家庭来说,“没有同理心”的相处模式会带来怎样的改变。
据统计,截止年,我国的残疾人数已经达到万。每一个数字后面,都是一个沉重的家庭。
一个家庭一旦遭遇变故,家庭成员遇到意外身体残疾或者生了重病,整个家庭都会陷入困难的境地。除了生活的困难,更难以避免的是整个家庭情绪的受伤。
年,湖南台当家花旦梁艺因为颈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破裂,五分钟内全身瘫痪。尽管经过了很艰辛的治疗,但这个前途无限的女孩还是没有站起来。
病痛的折磨,恋人的离去,再也站不起来的绝望,让她变得消沉。但更让她难过的是,因为她,她的父母亲也失去了往日的笑容,整个家里弥漫着让人窒息和压抑的氛围。
她后来在自传中写到:“我以前不喜欢妈妈打牌。可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她能回到她喜欢的牌桌旁边,回到她往昔的消遣里去……父母克制地背着我争吵时,是我最绝望的时候”。
心爱的女儿突遭变故,做父母的自然是心痛万分。为了照顾女儿心情,他们处处小心翼翼,曾经的同学不敢再提,曾经主持过的节目不让再看,她喜欢穿的裙子也藏了起来。即便争吵,他们也会到另外的房间克制着放低声音。
可是,这样的体贴周到和克制,却会让一家人都陷入悲观的情绪难以自拔,也让梁艺更加的自责和难过。
亲人之间,不需要刻意的“共情”,就会感同身受,甚至更痛苦,恨不得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说让亲人做到“没有同理心”,好像很残酷。但是对于受到创伤,身体不便的当事人来讲,他所面对的全部世界几乎就是家人,家人乐观坚强,自会给他力量。家人消沉悲观,他也难以释放情绪,更别提走出出困境,开始新的生活。
即便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治疗师有时都会被病人的情绪影响,那么作为亲人家人,更要注意不能让自己太共情,否则极容易陷入悲观愁苦的情绪里面。这样,整个家庭就很难走出来。
诚然,因为有爱,因为梁艺的坚强,一家人最终走出了那种悲苦的情绪,现在的梁艺也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但是我们真的希望,这个疗愈的过程能够再短一点,而不是全靠时间来磨平。
当遇到了变故,尝试着先让自己乐观起来,变得有力量起来吧。不要只表达自己软弱的同理心,什么都变得小心翼翼。尽量让家庭氛围维持的像以前一样,欢笑多一点,幽默多一点。鼓励病人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怕他辛苦,不要怕他受伤害,让他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过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即便失败了,也可以自嘲的对自己一笑,哦,我做不到这个。
我想,这样的努力一定会带来惊人的改变。
小结:
影片的最后,德里斯给菲利普安排了一场约会,菲利普知道之后,没有再像之前那次一样逃离,而是勇敢的面对了。他看着窗外的德里斯,德里斯则酷酷地冲他摆手给他打气。这一幕让人感动,泪目,他们的生命终于有了更好的开始。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变故。如果说德里斯和菲利普的相遇相知靠的是缘分,那我希望可以从里面得到一些感悟和教训,用自己的真诚和技巧,打磨一把钥匙,打开那些紧闭的心门,疗愈那些饱受创伤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