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大恶性肿瘤很会伪装,一旦发现就可能晚期 [复制链接]

1#

在得知患癌的消息时,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患者家属,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怀疑和不相信诊断,于医院复检,希望原来的诊断是错的。

我们常说得了癌症并不意味着死亡,很多癌症即使到了晚期也是可以治愈的。但很多患者在听说自己得了癌症后,情绪低落,终日陷入无尽的悲观情绪中,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和身体的恢复。

癌症中的三个“伪装者”

1.胰腺癌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一方面是因为它极难被发现,另一方面是因为它的治疗和治愈率很低。一个极难被发现的重要因素是,在疾病进展阶段,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临床上,超过60%的胰腺癌患者被误诊。

容易被误认为胃病: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帮助人体正常消化吸收,但一旦胰腺发病,消化酶的分泌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患者会出现上腹胀、隐痛、灼热感,容易与胃病混淆,但吃胃肠药不会有什么效果。

与肠道疾病相混淆:由于消化不良,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降低,营养物质不能完全从粪便中吸收排出,患者的粪便会排出过多的脂肪,导致脂肪性腹泻。但是,根本原因确实是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功能下降。

与糖尿病混淆:胰腺癌的进行性阶段,导致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功能受损或胰岛素抵抗,导致高血糖症。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其他症状,很容易被误认为糖尿病。

与肝胆疾病混淆:如果胰腺癌的部位在胰头,会压迫胰管和胆管,造成梗阻和*疸。这样会被误认为肝胆病变。

与椎间盘疾病混淆:由于胰腺位于腹膜后,靠近脊柱,会随着肿瘤的进展压迫脊柱周围的神经丛,从而引起腰背部疼痛。如果诊断不明确,就会被误认为是椎间盘内的病变。

2.肝癌

原发性肝癌容易与以下几种集中的情况混淆,确诊时要鉴别。

肝脓肿:患者还会出现乏力、低烧、消瘦、肝脏不适等症状。症状与肝癌相似。为了便于诊断,需要结合血常规、AFP、肝功能等生化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不均匀性脂肪肝:这类患者会出现腹胀、腹泻、右肝区不适、消瘦等症状,容易与肝癌混淆,难以区分,会增加误诊的概率。

肉芽肿:寄生虫感染和自身免疫功能障碍可导致肝脏出现孤立、光滑、完整的结节,影像上难以与肝癌鉴别,临床上需要通过超声或CT进一步确诊。

此外,肝癌容易与肝脏的一些良性疾病混淆,如血管瘤、肝囊肿、肝包虫病等。因此在临床鉴别诊断中应予以重视和区分。

?

3、淋巴癌

淋巴癌的疾病进展阶段,同样容易跟其他的情况相混淆。

免疫力低下:淋巴系统是人体的免疫检测系统,一旦自身发生病变,那么就会引起身体出现一些不适的反应,人们容易误认为是疲劳、熬夜、工作压力大等外在因素导致的。

和感冒混淆:发热、盗汗、乏力,这是淋巴癌进展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当没有其他明显的身体不适的时候,这种症状会和感冒相混淆。

和皮肤病混淆:皮疹和反复顽固的瘙痒,也是淋巴癌的发病表现,这会被误认为是皮肤病,但是使用针对性的治疗皮肤病药物却不会有效果。

三大癌症高危人群如何做好预防工作?

胰腺癌发病的高危人群,年龄超过45岁,有慢性胰腺炎的患者;糖尿病早期患者,若一段时间内血糖持续升高也要警惕;有家族史的群体;胃大部分切除者,一般20年后发病风险较大;长期大量饮酒、吸烟及接触化学*物的人也要小心。

胰腺癌的自我预防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由于疾病容易和其他症状混淆,因此高危群体应该定期的做相关检查。胰腺癌的检查包括腹部超声、抽血化验肿瘤标记物(CA19-9)、核磁共振、CT、超声内镜、PET-CT以及腹腔镜等。

?

肝癌的发病主要感染乙肝病*有关,所以高危人群包含了所有的乙肝病*感染患者、长期饮酒的群体、年龄在45岁以上的患者、有家族史的群体。

在预防措施上,大众要避免乙肝病*的感染,通过接种乙肝疫苗以及积极的治疗,可以减缓发病的程度和趋势。爱喝酒的人要戒酒,要注意饮用水的清洁。

由于肝脏是重要的代谢器官,平时要避免药物滥用,同时不要吃霉变的食物。在检查上,CT、核磁共振、超声检查、甲胎蛋白(AFP)检测等措施都能对肝癌进行诊断和确诊。

淋巴癌的高危群体主要是家族易感倾向的群体、胃炎胃溃疡患者、乙肝患者、EB病*的携带者,这些群体发生淋巴癌的风险相对较高。在预防上,减少环境污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某些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以减少淋巴癌的发病率。

战胜病魔,心态很重要

癌症的不可治愈性,会让很多人亲身感受到之后,身心上备受煎熬。而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家属不能六神无主,应该用相对冷静的态度去面对接下来的局面。

首先就是要向医生进一步确诊病情,了解清楚病情进展到了哪个阶段,以便给下一步的治疗寻找更加合理的方法。其次对于医生的判断和建议,要冷静的去对待,因为治疗疾病不仅仅是要和癌症斗争,还在考验着自身的经济情况。

?

所以在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措施前,要想要如何去调配自己的资源,如何尽可能的将治疗的措施调整好最佳的状态层面。家属不妨把情况告诉医生,在自身经济状况的情况下,寻找更合适的举措。

最后就是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