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千万不要忽视乙肝危害,婴幼儿如何做好乙肝 [复制链接]

1#

7月28日是第十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广东是肝炎的高流行地区,很多人谈肝色变。孕产妇对乙肝普遍易感,而母婴传播更是儿童早期感染乙肝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90%以上乙肝感染儿童在2岁内将进展为慢性乙肝,给患儿以及患儿家庭带来严重的影响。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成人肝硬化、肝癌90%以上是因婴幼儿时期感染上乙肝病*。因此,对于婴幼儿乙肝的防治不容忽视。

母婴传播、血制品传播、性传播等是乙肝的传播的主要途径。其中,我国约有30%~50%的乙肝患者是母婴传播所致,且多发生在围产期,通过乙肝病*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

那么,对于乙肝需要了解什么呢?又如何做好乙肝的感染预防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知多D

新生儿乙肝疫苗应该怎么打?

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推荐意见,可分以下三种情况:

1.母亲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应尽早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1月龄和6月龄时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

2.母亲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尽早注射I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并在1月龄和6月龄时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

此外,在接种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后的1~2个月时,应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抗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检测:若HBsAg阴性、抗-HBs<10mIU/mL,可按0、1和6个月免疫程序再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若HBsAg阳性,为免疫失败,应定期监测。

3.母亲HBsAg不详:其所生早产儿、低体质量儿,在出生12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满1月龄后,再按0、1和6个月程序完成3针乙型肝炎疫苗免疫。

乙肝疫苗“管用”多久?

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并于接种后产生了高滴度的乙肝抗体,接种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30年。

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但对高危人群,如在其父母或家庭成员中有乙肝病*携带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等可监测抗-HBs,如抗-HBs<10mIU/mL,可再次接种1针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感染妇女如何配合做好“零传播”?

乙肝感染妇女计划怀孕前,应咨询肝病专科或内科等医生,评估结果正常,可以怀孕;评估结果异常,需要进行干预治疗后再怀孕。

乙肝感染孕妇应在肝病专科或内科等医生的指导下定期监测随访,出现异常者应及时进行治疗,以降低乙肝母婴传播风险。

新服用抗病*药物的乙肝孕产妇什么时候可以停药?

以阻断母婴传播为目的而服用抗病*药物的孕产妇,产后即可停药;以治疗乙肝为目的而服药的孕产妇,产后不建议停药,应根据肝病专科或内科等医生建议选择恰当停药时机。

乙肝感染孕产妇在分娩时应注意些什么?

分娩方式:分娩方式与乙肝母婴传播风险没有确切关系,应根据产科指征选择分娩方式;

新生儿处理:新生儿出生后应尽快离开母血污染环境,彻底清除体表血液、粘液和羊水等,并于12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第一针乙肝疫苗。

什么时候才能知道宝宝是否感染乙肝?

一般宝宝在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程序后的1-2个月内(通常是7月龄或8月龄),可以通过检测乙肝两对半,了解宝宝乙肝感染情况。

乙肝妈妈如何实现母乳喂养?

1.宝宝接受了规范的联合免疫(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第一针;并按接种程序进行1月龄和6月龄乙肝疫苗接种),出生后即可开始母乳喂养。

2.这些情况不建议母乳喂养:以治疗乙肝为目的乙肝感染妈妈,分娩后需要继续用药,不建议母乳喂养;若母亲肝功能异常或为活动性乙型肝炎,应咨询专科医生,选择恰当的喂养方式。

●鲜红斑痣应该在什么时候治疗会更好呢?

●鲜红斑痣有什么特点和危害?

●微静脉畸形、鲜红斑痣“还笑童颜”公益援助诊疗活动

●医院关于疫情期间患者就医须知公告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转发是为了更好的传播,如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文章内容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

记得点“在看”分享扩散让更多人看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