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病例分析心包海绵状血管瘤影像表现 [复制链接]

1#
作者:韩雪莉,郭华,医院放射科患者女,60岁。7天前无明显诱因胸痛,呈持续性,不伴咳嗽、咳痰、咯血,休息后不可缓解。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脏超声示(图1A、B):左室侧壁近心尖部心包腔内、紧邻肺动脉外侧实性占位,心包少量积液。图1A、B心脏超声示肿块位于心包腔内,紧邻左室侧壁近心尖部、肺动脉外侧CT检查(图2A~C):心包内可见大小约9.5cm×8.9cm类圆形占位灶,密度均匀,平扫CT值约为48HU,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界尚清,心包内可见积液影。考虑良性病变。图2A~CCT平扫示心包内低密度影,动脉期肿块边缘呈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灶向肿块中央扩展手术所见:心包腔左侧可见大小约10cm×9cm占位,可见蒂,蒂位于左心耳处,与心脏及心包无粘连。术后病理:心包腔海绵状血管瘤(图3)。患者10天后出院,恢复良好。图3心包腔海绵状血管瘤(HE×40)讨论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发生于心脏非常罕见,组织学上血管瘤可分为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蔓状血管瘤等。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心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临床表现与肿瘤的大小、生长速度、部位、有无栓塞和浸润程度有关,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可经体检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等。超声检查可明确肿瘤附着处并观察肿瘤形态、边界、回声、活动度等情况,同时还可以观察和评价心脏瓣膜功能,心包海绵状血管瘤在超声学检查常表现为心包内为无回声、低回声、高回声和混合回声,肿瘤可由蒂样结构连于心脏,CT扫描可进一步获得肿瘤的大小、部位、形态、密度、血供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心包海绵状血管瘤的CT特征为平扫呈边界清楚的圆形或者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对比增强扫描是海绵状血管瘤的关键。动脉期肿瘤边缘可出现散在斑片状、结节状明显强化灶,接近同层强化大血管密度。静脉期散在的强化灶相互融合同时向肿瘤中央扩展。本例病灶的影像学表现与上述一致。综上所述,心包海绵状血管瘤发病率低,结合影像学表现,可提高该疾病的诊断价值,临床上遇到该疾病可以尽早行手术治疗,提高患者的预后。来源:韩雪莉,郭华.心包海绵状血管瘤影像表现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04):.转载自:医脉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