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伙伴们,可千万别假装自己身体没问题,其实有不少年轻的小伙伴最“不愿”“不敢”去体检,原因就看到体检报告感到恐惧。这不,某地一位年轻的90后公务员,在单位拿到自己的体检报告竟没敢打开。而是回到家,坐在沙发上,在家人的陪伴下才一点一点撕开体检报告的保密封条。
龋齿、乳腺结节、肺部结节、肝部血管瘤,首页的体检情况小结竟列出了四大体检结论。与去年相比,“负面清单”没有拉长,虽然有些问题,还是松了一口气。“总比检出新的毛病要强。上班以后,看体检报告的心情,和高考查成绩的心情差不多,怕得很。”对不少人而言,体检结果冷冰冰的,即便没有既往病史,同样存在恐惧。
为啥存在这种现象?有现实逼的,比如在房地产公司工作的年轻人,几乎天天泡在样板间里,会吸收各种有害物质,身体能好吗?有自己做的,比如有的天天泡在酒壶里,中午喝了晚上喝,晚上喝完夜里还要接着喝,这身体能好吗?有没作息规律的,这部分可能占比较高,比如“夜猫子”,天天捧个手机,一不小心就是两三点才睡,早不吃饭,饥一顿饱一顿的,这身体还能有好?有吃出来的,什么都能吃,什么都敢吃,就是不爱吃父母做的饭,动不动就是“外卖”、就是小食品,吃不出毛病才怪呢?
提到注意身体,有些人还会走向极端,从这个怪圈陷入另一个怪圈,不从正面入题,反而又在买保健品上投入。以前保健品的购买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而现在营养保健品的购买者中,90后越来越多,占比超过25%。有位90后小美女每天都用血橙饮料、护肝片、维生素片等保健品,其理由是,作为办公室一族,一天有八九个小时要坐在电脑前工作,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这也让她早早地开始用保健品。“一个月有多元花在保健营养品上面,可能额外会花费在一些器具上面,比如说按摩仪、泡脚桶等。”
据说像这位小美女一样用保健品的不是少数,保健效果如何没有准确结论,却激活了保健品市场。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今年6·18期间,眼部保健类产品销售同比增长%,蛋白粉同比增长%,维生素类产品同比增长%。值得注意的是,95后、00后活跃用户同比增长%。
了解得知,不少营养保健产品的售价并不低,一些销量靠前的口服类营养产品的单价均在元以上,按摩器、泡脚桶等保健仪器,平均售价则在元以上。不过,不少年轻消费者仍表示愿意花钱去购买。“一个月多元买保健品,比我买衣服要多,虽然我不怎么买衣服,但会吃这些东西。”一位消费者如是说。
激活了经济,是否强健了身体呢?二者并不能划等号。希望年轻的伙伴们,要想健康,还是要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不要做无谓的透支,医院的正规体检,别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由”当借口。要知道,只有身体是自己的,身体好一好百好,身体不好一切无从谈起。
文章题目实际是个不等式,看似自相矛盾,实际能解开。不是没有解,也不能不能解,人人都能解好,重在你愿意不愿解、会不会解,解好了受益的是你,解不好受损的也不是别人,从自己行动起来吧,亚健康说白了就是不健康,别在装聋作哑了,自欺欺人了!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指正。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和更多人。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师友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