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在69岁那年,经常上腹疼痛、呕吐,每次发作持续两三天。医师为他检查后,才发现他患了腹主动脉瘤。当时,爱因斯坦腹中的瘤已经有葡萄柚大小,著名肠胃科医师鲁道夫·尼森给他做了手术,控制病情。但因为当时医疗技术有限,7年后,爱因斯坦还是因动脉瘤破裂而离世。
临床中,很多不明原因的突然离世案例,都与腹主动脉瘤有关。腹主动脉瘤在65岁以上人群中比较常见,它通常没有症状,但一旦破裂,却有90%的死亡率。
腹主动脉瘤是指腹主动脉呈瘤样扩张,通常直径增大50%以上定义为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好发于老年男性,男女之比为10:3,尤其是吸烟者,吸烟也显著增加动脉瘤破裂风险。绝大多数的腹主动脉瘤为肾动脉水平以下的病变。
据了解,50%以上的腹主动脉瘤早期无不适症状,多在胸腹部查体过程中发现,随着瘤体的增大,患者可能出现腹痛,压迫周围脏器可能出现腹胀、便秘、尿频及波动性尿流(尿液呈波动性,一跳一跳,类似心脏跳动),查体时可以在腹部触及搏动性肿物,呈膨胀性搏动。腹主动脉瘤破裂可导致剧烈腹痛,引起休克,瘤体内的血栓脱落可导致内脏、肢体动脉栓塞。
腹主动脉瘤对人体最大的危害在于瘤体破裂导致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猝死,瘤体直径大于7cm,死亡率可高达70%~80%。腹主动脉瘤瘤腔内常合并血栓,血栓脱落进入血管分支,可导致分支的动脉如肠系膜下动脉或下肢肢体动脉栓塞,可能导致腹痛、下肢疼痛,甚至肠梗阻肠道坏死(需要手术切除),下肢坏疽(部分病人需要截肢)。
节目预告
腹部动脉血管瘤有什么症状?可能会给身体健康带来什么样的伤害和影响?如何治疗?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宋燕教授,10月30日上午10点15分将做客河南新闻广播《大医生来了》节目,为大家科普腹主动脉瘤的筛查及防治知识。
嘉宾简介
宋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院郑东院区大血管外科/腔内血管病区主任,外科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公派赴美ETSU博士后。
现为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分会血透通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委会压力学组副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血管外科分会颈动脉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人体健康促进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促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外科分会青年委员,海医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慢病下肢静脉曲张硬化技术推广工程项目(国家级)区域VDM中心示范基地负责人,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国际静脉学联盟会员,美国血管外科协会(SVS)会员,河南省医药信息学会血管外科分会青委会主委,IUA中国分部河南分会青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河南省普通外科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腹膜后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门诊时间:
河医院区周一全天,周五上午
郑东院区周二全天,周四上午(国际医学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