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不要轻易做PETCT检查放射 [复制链接]

1#

PET-CT,是年美国发明并应用到医学影像学检查的技术,全称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影像”,是辅助医生检查和发现重大疑难病症的“火眼金睛”,身上光环很多,如:

医学工业上的明珠——说的是设备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的先进性。

21世纪初最伟大的三大发明之一——《时代》周刊大篇幅报道和赞美。

查癌神器——说的是应用在癌症确认上,有其它设备无法比拟的优势。

PET-CT本质是一台组合设备,由PET+CT两台机器整合而成,患者实施检查,要注入造影剂,然后平躺进行设备扫描。基本想法是解决以往影像学设备“看不太清晰”、“辨不太准确”等问题。

PET-CT基本原理,是基于细胞代谢性质和指标来查探体内病灶。特别是可以直观反映肿瘤部位的细胞代谢情况,肿瘤生长的掠夺性、无限性和畸形性,决定了它一定要比正常组织摄入更多的葡萄糖。如果在体内注入一种可以“示踪”的特殊葡萄糖,再从设备上寻找它的路线和代谢过程,就会找到病灶,并准确将信息反映出来。

由于注射的显影剂是“分子级别”的,所以PET-CT属于分子级别的细致成像和检查技术,比CT、核磁共振等技术更准确、更灵敏、更全面、更深入,有三大突出功能:

1、肿瘤的“放大镜”,把肿瘤有多大,在哪个位置,周边情况如何,发展情况如何等关键信息,放大后反映给医生。

2、病情的“望远镜”,目前情况是这样,下一步会向哪些方面发展,病灶转移的可能方向等等,都陈述清楚。

3、身体的“显微镜”,把身体代谢的情况,氨基酸、核酸、葡萄糖的转运和代谢,清楚标记出来,供医生参考。

这些本事,让PET-CT越来越广泛应用于肿瘤确认及筛查、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方面。

不过,PET-CT问世并引进我国后,长达二十多年时间里,我国的医保系统一直没有把该技术纳入报销目录。要知道我国无论是肿瘤潜在人群、确诊人数,还是心脑血管疾病群体,都比较庞大,正是PET-CT“大显身手”的时机。

原来,PET-CT虽然先进,但它有5个“破绽”和“硬伤”,很多人不知道。

1、价格昂贵,费用很难降下来。

PET-CT收费标准有3个方面:设备检查费+造影剂费用+其他费用,一般按局部检查和全身检查来区分收费,少的—元,多的—1元。

这个价格,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得起的。在国内,通常医院才装备,费用一直很高,目前只有北京、河北、浙江、深圳、珠海等少数几个省市,有条件报销部分PET-CT检查费用。

国家医保局年7月份曾专门回复:将PET-CT等费用纳入医保仍需充分论证,意味着大部分患者使用仍是自费的。

2、PET-CT本身难以克服的漏洞。

PET-CT是运用“代谢技术”来查探病灶,通常代谢越是异常,意味着问题越大,但身体有3个漏洞,PET-CT难以诊断。

一个是大脑,对葡萄糖需求巨大,代谢活跃,PET-CT无法看清楚、下结论;一个是对葡萄糖代谢不旺盛的部分肿瘤,如肺泡细胞癌、黏液质肿瘤等;一个是造影剂主要由肾脏代谢,所以积聚在肾脏,泌尿系统疾病也看不出来。

3、仍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

PET、CT是有辐射的,PET-CT是两个设备的结合体,当然也有辐射,虽然整体剂量在规定安全范围内,但不同的患者,体质和承受量不同,仍需谨慎,目前PET-CT仍是辐射量较高的检查之一。

4、仍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误诊。

比如,有的病灶PET-CT诊断说没事,其实已经恶变了,主要是造影剂对该病灶没有起效,导致误判。有的病灶PET-CT说是肿瘤,其实可能是炎症、结核等,医生判断是肿瘤,就容易误诊。很重要的一点,直径5毫米以下的肿瘤,PET-CT很难确诊。

5、把PET-CT用于普通体检。

明显是大材小用了,而且,临床发现PET-CT能查出癌症的比例,仅在1%—2%左右,绝大部分患者花费巨资,不一定能查出来,钱还白花了。

年前后,国内兴起到国外“高端体检”活动,一些人花费数十万元出国,就是用PET-CT技术检查,不排除被“忽悠”的可能。

所以,能做PET-CT检查的情形,是在高度怀疑有肿瘤,且肿瘤标志物增高时;或已确诊为肿瘤,但难以知道原发灶在哪里;或需要制定治疗方案时;或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发热等情形,或癌症术后复查等方面。其它的方面,需要慎重考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